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环境、课程、保障三个向度持续发力,构建完善互嵌共生、显隐结合、系统联动“三位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有形有感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互嵌共生”的环境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恰合的环境。高校...
2024年,元宝山区教育系统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锚定着力点,以“实、活、深”三字诀,扎实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23年以来,长沙市民宗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联动市教育系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长沙384所公办中小学校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全覆盖。一、优化顶层设计,做好“固本培根”文章 2023年湖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现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体现在歌词和节奏中,而在古代音乐中,这些情感是以一种古老的方式表达的,大部分诗词都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感想。 二、以古诗词歌曲为载体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通过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所包含的教育资源,形成德、智、体...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银川3月4日讯(记者 张贺)2024年春季学期伊始,宁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播进校园、深植师生心田。3月4日,宁夏教育工委、教育厅举行2024年春季学期示范“开学第一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课,拉开了全区教育系统大中小学一体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在多元文化交织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各民族成员在共同的国家认同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培育现状。 二、中华民...
故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变单纯的认知教育为共同体观念和精神的培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存自在走向自觉自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凝聚共识、聚集力量的一面鲜亮旗帜。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核心要义 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信念信仰认同,是基于共同或者相似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
普通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各族青少年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利用好高中思政课这一“主战场”,培育各民族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普通高中思政课是...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其要培育统一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筑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深化文化认同,共筑精神家园。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全球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和促进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与日俱增。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恐怖主义等,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培育全球社区共同体意识可以加强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形成解决全球问题的共同行动。 此外,培育全球社区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