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 2010. 05,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工程师 2010. 06 - 2012. 05,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关西中心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合作导师:徐强研究员) 2012年11月 - 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省教授,博导 2021 - 至今,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育部...
高核团簇的结构转变对于其模块化组装研究和功能扩展非常重要,但这种巨大结构转化的合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Lin Jiao-Min等人制备了与著名的Keplerate型Mo132(K-Mo132)具有相同金属核的灯笼型巨型多钼酸盐团簇(L-Mo132)。L-Mo132的骨架具有罕见的截断菱形三面体,而与K-Mo132的截断二十面...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类双光敏剂耦合的金属-三维共价有机框架(MCOFs)材料用于高效光催化反应。作者创造性的将传统分子光敏剂金属吡啶配合物(如Ru(bpy)32+, Fe(bpy)32+)与卟啉或金属卟啉分子(如Por,ZnPor)通过共价连接形成了晶态三维COFs(图1),表现出了优异的光敏与催化性能(DOI: 10.100...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刘江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稳定的六核铜簇( Cu6 )催化剂模型体系,通过有效调控Cu6单晶的生长尺寸(微纳尺寸)和形貌,实现了在同一配位簇合物中通过自调控Cu催化活性位点选择性电还原为C1-C2产物。该工作为系统研究配位化合物晶面效应对CO2RR产物种类和选择性的影响提供了新颖的设计视角...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的兰亚乾教授、陈宜法教授团队制备了具有独特锯齿状跳跃位点的酸酐基COFs(即PI-DP-COF和PI-DT-COF),并将其用于锌负极人工保护层并研究Zn2+跳跃/转移行为。ABC堆叠的COFs可以促使Zn2+沿着锯齿状跳跃位点迁移,显著降低了其成核能垒并均匀了离子/电场分布。通过电池性能测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分子动...
反式二苯乙烯选择性的光异构化或光环化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温和条件下通过一锅式光催化策略实现这一过程仍存在重要挑战。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课题组团队通过N,N,N',N'-四(对氨基苯基)对苯二胺(TAPB)和5,5′-(2,1,3-苯并噻二唑-4,7-二基)双[2-噻吩甲醛](DTBT)之间的共价偶联设计合成...
兰亚乾,男,汉族,1978年1月生,吉林农安人。2013年10月加入民盟。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无止境 孜孜攀高峰 2009年7月,兰亚乾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凭借博士期间的突出研究成果,...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刘江教授和张雷博士在知名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Hetero-Motif Molecular Junction Photocatalysts: A New Frontier i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的文章。文章基于课题组的前期工作,总结归纳了异基元分子结光催化剂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异基元分子结...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陈宜法教授课题组通过一系列基于金属卟啉基有机聚合物粘结剂(M-COP,M = Mn,Ni和Zn)探索了正极原位编织加工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ma.202208846)。 前沿科研成果 催化活性的金属卟啉基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原位编织高硫载量的锂硫电池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