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公案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禅宗的平常心是道的思想。赵州禅师通过让不同情况的人都去吃茶,意在告诉人们,禅并不在于言语的解释和理论的探讨,而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吃茶这样的平常事,就是禅的修行,只要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不分别、不执着,就能在平凡中体悟到禅的真谛,让人们...
赵州的“无”字公案是我们参禅用功的一把铁扫帚。这把铁扫帚,佛来佛扫,魔来魔扫;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名不可得,相不可得;体不可得,用不可得。在用功的过程中,有一法当怀,就是一个障碍。所以“无”字公案在参禅的法门中,历史最悠久,使用的人最多,得受用的人也最多。而且,真正...
“公案”起源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和两宋。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通过 ...
一指禅:禅师向禅徒提问:“你来了么?”禅徒回答:“来了。”禅师用手指向月亮,问:“这是什么?”禅徒沉思片刻,却无言以对。这个公案强调直接体悟与言语无法表达的境界。 一碗水:禅师问禅徒:“你拿一个碗来,我给你盛水。”禅徒递来一个空碗,禅师将满满一碗水倒入,却没有一滴溢出。禅师说:“你的心不要装...
综上,佛教中国化在宋代迎来了又一高潮,这体现在这一时期的禅宗“文字禅”或称为“公案禅”的兴盛。法依人弘,宋代的禅师们是宋代佛教中国化的有力推动者,这其中,圆悟克勤禅师为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圆悟克勤禅师正是顺应了宋代文化的机宜,为禅宗向社会化大众化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圆悟禅师所提持的“...
参禅不是搞学问研究,也不是修炼某种能力,只是为了和自己在一起。在禅师那里,只有自己和自己对当下的体验,“我”和“我的感受”就是世界的全部。这个世界独一无二,人人皆有且各自独特。没有“我”参与的一切,对自己而言毫无意义。听见了吗?手指敲打在禅床上的声音。响来闻声的那个,就是“我”,原来我在...
佛家曾有个有名公案叫“只手之声”,这则公案在佛家史上给人留下了莫大的启迪。首先我们来看看,何为禅宗公案?禅宗公案是指佛教史上,禅宗祖师、大德高僧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来给予弟子们参悟得道的方法。也有用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让你得以开悟的公案“只手之声”默雷...
公案二:十事开示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什么条件,才能进入禅道?” 寂室禅师回答道:“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 学僧又问道:“参禅不参禅有什么不同?” 寂室禅师道:“生死路头君自看,活人全在死人中。” ...
禅宗公案与故事20则 禅宗公案和故事是禅宗佛教中常被引用的教材。它们以简短的形式呈现了禅宗大师们的思想和教导,对修行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经典的禅宗公案和故事,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1.问禅和尚:“如何才能成佛?”禅师回答:“日常心即是佛。”2.有人问禅师:“真理在...
唐末、宋初盛行公案禅,黄檗禅师说:“既是丈夫汉,应看个公案。”所谓“公案禅”,一如现代的法院判案──有条援条,无条援例。参公案,即是看别人是怎么开悟的?循此捷径,认真参去。 灵云见桃花悟了;香严整地,石头打到竹子上出声,悟了;还有长庆把帘子卷起,悟了……;“公案禅”就是参他是怎么悟的,参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