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士 [ gōng s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ōng shì ] 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公正之士。 武功爵名。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 复姓。汉有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 一。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
历史官职> 公士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一级,仅高于士卒,言其异于士卒,故曰公士。秦及西汉因之。宋朝亦置。太宗端拱二年 (989) 赐诸州高年长者百余人公士爵。 1、爵名。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仅高于士兵,意思是有爵命,与士卒不同(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刘泽传》:“...
公士一词在古代具有多重含义。在《仪礼·乡射礼》中,它被解释为在官之士,即那些服务于官府的人。郑玄在其注释中进一步指出,公士是指那些正式在官府任职的士人。另一个层面,公士也可以指公正之士。荀子在其著作《不苟》中提到,公正之士是指那些在处理事务时,不偏不倚,不因私利而损害公正原则...
这种制度下,公士相当于现在的二等功,不仅是对士兵勇敢行为的认可,也象征着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商鞅变法通过爵位制度激励士兵英勇作战,不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这种制度下,公士作为最低级别的爵位,虽然在等级上不高,但在实际奖励上却是实质性的。它不仅象征着个人荣誉,也...
汉朝承秦制,有二十级爵位,依次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可依爵位受田及宅地。 国学一点就通发布于:山西省2024.01.23 15:24 ...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公士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口十△)×(△一◇)=口 反馈 收藏
深圳市公士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2月25日,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田厦社区南山区桃园路田厦翡翠明珠3栋1606,法定代表人为刘一锦。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有色金属合金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谷物销售;食用...
公士,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设立的一种爵位,位于二十等爵位体系中的最低一级。持有公士爵位的民众虽然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们的责任并未减轻,仍需履行一定的义务,其身份相较于无爵之人稍显优越。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中颜师古的注释,公士的称谓源于他们虽然被赋予爵位,但仍区别于普通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