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夜》是我国第一首咏中秋月的诗。这是诗人杜甫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
诗词鉴赏:《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代杜甫中秋节月亮思乡翻译注释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中秋节,月亮,思乡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朗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 拼原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年代:唐代 作者: 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分类标签: 中秋节月亮思乡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一】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代: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这两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八月十五夜晚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一首诗中,杜甫用满月和明镜比喻自己的心情,感叹归心似箭,却无法回家。他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的生活,用“攀桂仰天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第二首诗中,杜甫描述了月亮逐渐落下巫山峡的情景,用“气沈全浦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