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春,在全市乡镇书记以上干部大会上,温州市委公开宣布为“八大王”彻底平反,袁芳烈作了《吸取“八大王”事件教训,大胆支持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讲话。6月14日,浙江省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关于乐清县柳市区所谓“八大王”案件的处理情况》,对“八大王...
“八大王”,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张献忠的自称。而关于张献忠“屠蜀”事件,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事件的始末。01 基本事实:四川人口锐减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屠蜀事件后,“四川人口锐减”。《清史稿.王骘传》中,记载了王骘在向康熙的上疏中说到:四川祸变相踵,荒烟...
在乐清或者温州,甚至浙江,提到改革开放,不能不提到一个历史性名词:“八大王事件”。何谓“八大王事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柳市出现了一批经商户,他们在各个领域冒尖,被人称之为“大王”。1982年初,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站在市场经济“风口浪尖”的人,...
其中,温州的八位商贩被列为典型,遭到全国通缉并公开审判,是为轰动天下的“八大王事件”。“八大王事件”在1982年前后举国知名,一度压得温州民营企业抬不起头。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他组织联合调查组,对全部案卷进行复查,得出结论是,“除了一些轻微的偷...
温州“八大王事件”源于1982年1月11日来自北京的一则《紧急通知》。同年4月13日,又传来《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要求坚决打击“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骗、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等严重犯罪活动”。 这类犯罪活动如何处理?文件的语气十分严厉:“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属于哪个...
当时被浙江省派往温州处理“八大王事件”的是时任温州市市委书记袁芳烈,袁芳烈面对整顿私营经济给整个温州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得不反思。有着政治智慧的袁芳烈,终于在1984年抓住中央一号文件的机会,为“八大王”翻案。
八大王剿四川历史事件 “八大王剿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1645—1681年间,张献忠在四川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这段历史被称为“八大王剿四川”,其中的“八大王”是指张献忠。他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西进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在大西政权前期,虽然手段强硬,但军纪尚可。后因四川各地明朝势力反抗强烈,...
在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史上,“八大王”的故事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之后,很多研究者都不能绕过这一“历史事件”。投机倒把,指的是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在计划经济年代,它被广泛运用于对个人经济交易行为的限制。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如把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拿到城市里去卖,都要被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