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春,在全市乡镇书记以上干部大会上,温州市委公开宣布为“八大王”彻底平反,袁芳烈作了《吸取“八大王”事件教训,大胆支持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讲话。6月14日,浙江省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关于乐清县柳市区所谓“八大王”案件的处理情况》,对“八大王...
其中,温州的八位商贩被列为典型,遭到全国通缉并公开审判,是为轰动天下的“八大王事件”。“八大王事件”在1982年前后举国知名,一度压得温州民营企业抬不起头。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他组织联合调查组,对全部案卷进行复查,得出结论是,“除了一些轻微的偷...
此被称为“八大王”事件。 事件内容 八大王事件”仅仅是1982年经济整肃运动的冰山一角。到1982年底,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16.4万件,判刑3万人,追缴款项3.2亿元。在“八大王事件”发生后的2年多时间里,温州和浙江的脚步缓慢了许多。经济整肃让私营经济遭遇第一次寒流,大大延缓了它的成长势头,特别是先发的浙南和珠江...
温州“八大王事件”源于1982年1月11日来自北京的一则《紧急通知》。同年4月13日,又传来《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要求坚决打击“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骗、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等严重犯罪活动”。 这类犯罪活动如何处理?文件的语气十分严厉:“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属于哪个...
温州"八大王"事件所谓"八大王",是改革初年浙江乐清县柳市镇8位流通领域的出类拔萃者;经营的,无非是螺丝、矿灯、线圈、小五金等商品经济"针头线脑"。1982年,全国性"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螺丝大王"刘大源成了唯一未坐牢"大王",当年柳市镇工业生产暴跌57%。1983年改判无罪;1984年平反。 ...
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心急如焚。“八大王”事件冲击的背后,他清楚地知道,已成惊弓之鸟的老板们如果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对未来的预期,将意味着什么。 ◮ 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 1983年春节刚过,袁芳烈再下柳市镇调研。“共产党人做事光明磊落,要实事求是,错了就要改!”他建议对“八大王”逐一复查。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
铁瑛秘书马寿根谈到为温州“八大王”平反时说,铁书记当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八大王”是温州的8位个体户:“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1990年代初,他成了温州大学年纪最大的学生,毕业后创办“庄吉”服装有限公司)、线圈大王”郑祥青、 “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矿灯大王...
1982年决定把柳市镇作为打击重点的,是当时温州的市委书记袁芳烈,而在他处理完“八大王事件”之后不久,袁芳烈面对由此给整个温州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得不反思。有着政治智慧的袁芳烈,终于在1984年抓住中央1号文件的机会,为“八大王”翻案。该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兴办各种企业,国家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