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长期将大权畀予二陈兄弟,遂使以二陈为首的CC系势力极度膨胀。党务大权长期操控在一派之手,导致党内资源由“公领域”向派系的“私领域”大量流失。一国之党蜕变为一派之党。党员对党所应尽的忠诚和义务被派系侵蚀殆尽。党员不向党而向派系领袖寻求个人出路,演变为只知有派、不知有党的局面。引自 一 中...
9.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孙中山时期,国民党宣传党义治国,并不想靠党员治国,为双轨制下的党政矛盾埋下了伏笔 虽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有过一段时间党内宣称要党员治党,但是最终只是实现了政府的高级岗位由党员冲任,一般岗位还是没有实现 究其原因,北伐时国民党对旧北洋政府的各种招安妥协政策...
其次是党权不稳:军权实际上控制着党权和政权;党政双轨,但实际政重党轻。另外,地方无能:基层党部软弱无力,既不能指导政府,也不能控制党员,更不能领导民众。最后是党争严重:党内派系林立的斗争对国民党造成严重内耗。蒋介石党外“另立新党”的做法降低了国民党的地位,造成“派系党化”的斗争。综上,我认为国民党的...
然而,这种模糊的思想最终导致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难以自圆其说。🔍 鲍罗廷的影响:1923年7月底,苏俄派鲍罗廷来华,成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对国民党的改组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孙中山派蒋介石赴苏考察军事,学习苏联红军的严密党组织。🤔 蒋介石的反共反苏思想:关于蒋介石何时产生反共反苏的思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胡汉民提出党内无派,党外无党的理念不但没有落地,反而派系林立,西山派,广西派,cc派等争斗不息,而力行社,三青团又造成党团之争,互相内耗,四十年代国民党作为一个党派已经奄奄一息,他的核心问题是军权大于政权大于党权,党组织涣散,只有上层建筑,到县一级就形同虚设。只有脑子,没有全身的神经系统,况且这个脑子还先...
《党员、党权与党争 第一部分》,读书笔记第3795篇。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国民党的发展历史的书籍,其中重视的不是过程的描述,而是描述过程之后深入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有了这些因外因,剩下的只是这些原因驱动的具体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结果。不是说有了这样的内外因就必然导致某种结果,因为结果还取决于具体的行动、...
《党员、党权与党争 第八部分》,读书笔记第3802篇。 在社会基础上,共产党从理念到宣传到实际措施,坚定的站在工人、农民一边,而国民党在抛弃了工农利益后,并未得到地主与资本家的衷心支持,维系其统治的,还是手中的军队。 国民党统治时期一起有代表性的劳资冲突是上海三友棉纺织厂的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厂方在经...
个人比较喜欢历史,最近在看《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作者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从组织角度考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东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历史学硕士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读书笔记|《党员、党权与党争》(一)mp.weixin.qq.com/s/BF8Fzhc0Y27TGjEeR_t33w 发布于 2022-03-07 19:26 读书笔记 豆瓣读书 读书习惯 写下你的评论... 打开知乎App ...
这导致国民党党员素质下降,中下层党组织被旧势力把控,不信仰三民主义,不接受党组织控制。国民党面临执政软弱无力的问题,面临人才缺失、党权不稳、地方无能和党争严重等挑战。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于自身组织缺陷导致实力下降,与纪律严密的中共无法匹敌。改组仅学习组织形式而非内涵,使得实际运作与理论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