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考察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民党为“弱势独裁政党”,其组织的散漫性使其无法实现俄共式的一党专政,即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作者指出,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
中华民国史与20世纪中国革命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合著)、《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主编)...
民主与集权,似是一对并列的概念,但其重心在集权,不在民主。国民党虽然声称民主是党员的权利,集权是党员的义务,但其着重强调的是后者而非前者。故国民党又称民主集权制为“民主的集权制”。这实际上是俄共民主集中制的本义,译为“民主的集权制”更契合原意。如第三国际的章程规定:“凡属于国际共产党的党必须建筑...
王奇生创作的历史小说《党员、党权与党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已更新0章,最新章节:。本书考察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
本书考察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民党为“弱势独裁政党”,其组织的散漫性使其无法实现俄共式的一党专政,即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作者指出,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强...
细加考察,国共关系自始就存有两重性: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形成一种“党内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中共在国民党之外独立存在,两党关系又是一种“党外合作”关系。若从国民党的立场看,即既是“容共”,又是“联共”。“容共”是“容纳共产分子”; “联共”乃“联合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独称“容共”...
党员、党权与党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序二序二杨天石中国古无政党,国家大事取决于以帝王为首的贵族、官僚体系,可以称之为“帝治”。中国政党的萌芽,始于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它有政纲,有
党员、党权与党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自序自序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从传统王朝政治体制向现代党治体制的转型。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中经民初军阀
谷雨有云gy创作的历史有声书作品党员、党权与党争,目前已更新96个声音,收听最新音频章节结束语。从组织角度考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应该是有的,因为吴稚晖在谈话以后给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提交了弹劾共产党的报告。 这件事情,是吴稚晖亲自记下来的。而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这本书,从档案中截取了这次对话。当然,大家知道,1949年中共建政,从1927年算起,是22年,和陈独秀预测的差了两年。 书名:《党员、党权与党争》 作者:王奇生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