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好问一再提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呢?首先我们需要解析“情性”二字,“情”者,情感,“性”者,天性,“情性”即人天生的情感。《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元好问认为“有所记述之为文,吟咏情性之为诗”,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就是遵道而行。那什么...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九》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元好问《台山杂咏》莺莺燕燕...
七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其一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殷勤留著 花梢 露,滴下生红可惜春。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元好问以诗人的敏锐捕捉着春天的痕迹。他眼中的海棠,尚未绽放,却已透露出一股别样的韵味。翠绿色的叶片轻轻包裹着尚未成熟的花蕾,仿佛是一颗...
作为文人的元好问却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没有一件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传世。元好问一生只有一位妻子,18岁时,元好问娶了张氏为妻,张氏是金朝户部尚书张翰的女儿,出身于书香门第,温柔贤惠。结婚之后,元好问与张氏伉俪情深,相亲相爱,两人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二十多年始终相依相守。在元好问最不得志的日子...
同时人杨果和李治都有唱和元好问的词。李治的词更为出色,与元好问的原词堪称双璧。上片叙述孤雁殉情的本事,也采取了代孤雁悲吟言情的手法,把元好问词中的雁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下片极力称赞元好问原词的艺术成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渚山堂词话》说,自从元好问这篇作品问世后,那地方就称为雁丘了...
俳体雪香亭杂咏二首 其一金代 • 元好问暖日晴云锦树新,风吹雨打旋成尘。宫园深闭无人到,自在流莺哭暮春。金朝覆灭时,诗人悲痛万分,虽然心里早有预感,但是他依然止不住悲伤的泪水。诗人目睹旧都景物,触目皆悲,黄莺的叫声也像是在哭泣,这首诗就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当时的凄凉感受。俳体,本指带有游戏...
金世宗和金章宗(1190-1208年在位)时期,朝廷大力支持繁荣的文官文化,推动了“功名社会”在金朝中期的兴旺发达,这一切都映入了年轻的元好问的眼帘。包弼德提出,世宗和章宗都认为,汉族士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孜孜以求的文官秩序具有普世价值,有益于金朝的统治。文欣也指出,世宗和章宗推动女真字学和女真进士科,...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忻州忻府区韩岩村)人,金代代表作家,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有“金元文宗”之称。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壮志豪言“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之现实,其逐渐清醒,终而走向出仕归隐之路。五十岁重回...
16岁那年,元好问赴太原应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人,捕雁人说自己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竟然投地而死。感动震撼之余,他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写下了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在河南伏牛山莽莽丛林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他就是驰骋于金元之际百年文坛的杰出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出于鲜卑族拓拨氏。北魏孝文帝时,始改姓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35岁,应宏词科,授国史馆编修,未及一年,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