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苞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京兆人。 史失其氏。 为沙门。 受罗什法道。 日诵万言。 宋永初中。 又从黄山静定二公。 增益智證。 而普贤齐忏之脩。 多致祥应。 至京师。 值祇洹寺方讲。 苞弊衣垢面。 系所乘驴。
谢灵运前来拜访,见到僧苞的风神,很是叹伏。后来有人问僧苞:“谢灵运这个人怎么样?”僧苞说:“谢灵运才有余,而识不足,将来恐怕难免杀身之祸。” 僧苞曾在路上看见六个被押的犯人,就对他们讲说佛法,劝他们念观音圣号。这些囚犯因为都处在临危之际,所以念得特别恳切。不久,押送他们的吏役喝得酩酊大醉,囚犯们...
后东下京师,正值祇洹寺发讲,法徒云聚,士庶骈席。苞既初至,人未有识者,乃乘驴往看。衣服垢弊,貌有风尘。堂内既迮,坐驴鞯于户外。高座举题适竟,苞始欲厝言,法师便问:“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问:“尽何所?”苞答曰:“高座之人,亦可苞耳。”乃致问数番,皆是先达思力所不逮,高座无以...
宋庐山凌云寺释惠安宋江陵辛寺释昙鉴宋余杭方显寺释僧诠 49 2023-05 2 宋京师祇洹寺释僧苞宋东阿释慧静宋京师彭城寺释僧弼宋京师彭城寺释道渊 59 2023-05 3 宋京师祇洹寺释慧义宋京师道场寺释慧观 29 2023-05 4 宋京师乌衣寺释慧睿宋京师东安寺释慧严 ...
此时讲经僧俗混杂,座中者可出疑谘问法师,实际上等如都讲。而听众素质参差不一,法师需 “妙辩不穷,应变无尽” ,据对象、问难不同,作出解说。其中遂不乏随俗就便处,使讲经偏离宣佛正轨,机巧层出,世俗趣味浓烈。《高僧传》卷七《僧苞传》云: 后东下京师,正值祇洹寺发讲。……高座出题适竟,苞始欲措言,...
摘自: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 释僧苞。京兆人。少在关受学什公。宋永初中游北徐。入黄山精舍。复造静定二师进业。仍于彼建三七普贤斋忏。至第七日。有白鹄飞来集普贤座前。至中行香毕乃去。至二十一日将暮。又有黄衣四人。绕塔数匝忽然不见。苞少有志节加复祥感。故匪懈之情因之弥厉。日诵万余言...
释僧苞,京兆人,少年时曾在关中师从鸠摩罗什大师学习。宋武帝永初年间,到了徐州,住在黄山精舍,师从慧静和定法师学习。 曾设立一次三七普贤斋忏,第一个七日时,有白天鹅飞来,在普贤像座前,直到敬香礼毕才飞走。三七日时,又出现四个黄衣人,绕塔几周后,忽然不见。僧苞少年就有志向佛,持守戒律,再加上这祥瑞的感...
释僧苞,京兆人,少年时曾在关中师从鸠摩罗什大师学习。宋武帝永初年间,到了徐州,住在黄山精舍,师从慧静和定法师学习。 曾设立一次三七普贤斋忏,第一个七日时,有白天鹅飞来,在普贤像座前,直到敬香礼毕才飞走。三七日时,又出现四个黄衣人,绕塔几周后,忽然不见。僧苞少年就有志向佛,持守戒律,再加上这祥瑞的感...
僧苞 僧苞,晋、宋间僧人。人物生平 据《高僧传》卷七载,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少出家,从鸠摩罗什受学。日诵经万余言,常礼佛数百拜。后东下京师(今江苏南京),常在祇洹寺开讲众经。与王弘、范泰、谢灵运等交好。宋元嘉(424-453)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