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此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
《纲要》全文共11部分,除“总体要求”和“组织实施”部分外,具体明确了38条重点任务。这些任务部署牢牢把握教育“三大属性”,将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和“八大体系”全面转化为教育强国的战略图景。 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解码《纲要》”栏目,聚焦38条重点任务进行...
要持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送到家长和儿童身边,强化家长的主体责任,帮助家长提升科学育儿能力,带动广大儿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三、凝聚全社会力量共促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配合有关...
一年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号角吹响,足音铿锵。“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取得重要成效,教育部委托第...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就是通过发挥学校的枢纽和引导作用,促进家校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使得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有机联结,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要在协同育人中主动尽责。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就是要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文化,主动协同...
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交场所,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鼓励表达情感:教导孩子识别和表达...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我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王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6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身体健康方面,教育通过体育课程、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为未来的...
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最新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中国儿童工作的精准把脉定向,是新时代做好儿童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坚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