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气针灸法,属《内经》针灸补泻法范畴,是中医传统针灸的主要或者基础手法。本针灸法,辨证是基础,候气是关键,补与泻在于调节进退针的快与慢。 自汉以后,历代针灸大家都重视并实践候气针灸补泻,至明代仍英才辈出,但自清以后则逐渐淡薄了,至近代,能以候气针灸...
(1) 搜法是针已进到所定深度尚不得气,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直刺或斜刺,反复地进退搜(探)索,以催其气至的方法。 搜法 (2)循按法是针后气不至,用手指由针穴附近向上下、左右循按、爪摄或叩...
葭管飞灰候气法葭管飞灰候气法 葭管飞灰候气法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测量节气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制作十二根细管,按照十二律的数字比例埋入地下,再将芦苇的薄膜烧制成灰,放入乐律管内,埋于密室地下。 在冬至这一天,由于地面阳气的影响,黄钟律管的葭灰会自动飞出,古人称为“飞灰候气法”。阳回斗转杓,这...
最早记载:葭管飞灰候气法最早可见于《后汉书·律历志》。 广泛应用:唐代时,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司天台,用于预测节气的准确时刻。 四、文化意义与影响 科技成就:葭管飞灰候气法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智慧。 思想体现:它也是“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问:如何候气? 岐伯答:邪气离开络脉进入经脉,停留在血脉之中。寒温之气未相协调,如同波浪般起伏不定,时来时去,因此不常在。当邪气来临时,必须按而止之,止而取之,不可在邪气冲时泻之。真气是经气,经气太虚,所以当邪气来时不可逢,这就是所谓的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候气针灸法,必须做到:心静如止水,仔细体察和严格区分针下营气、卫气或邪气往来的征象,针下紧丽疾,乃邪气所过;针下徐而和为营气来至,滑而疾乃卫气至也。明辨邪正营卫,才能确定针刺补泻。2、正如黄主任在《试论针下气》论文中(1983年《中国针灸》第二期)所提示的那样,在练习候气时,一...
百度试题 题目候气法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进针后刺手在针上施以各种行针手法,以促使气至和等候气至的方法。反馈 收藏
飞灰候气法 飞灰候气法是古人占验节气变化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盖一个密不透风的房子,且房子有三层,还要把墙上缝隙全部用牲畜的血涂上,保证密闭性。 2.在墙上盖上一层厚重的布。 3.在里面放置一个木头桌子。 4.取长短不同的音律管子(应该是12根)以低到高,按照节气方位,放置在上面。 5.取...
候气法主要包括留针候气法和行针候气法。留针候气法为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经施行一定针刺手法后仍不得气者,可停针不动,静候片刻,以待气至。行针候气法为进针后,刺手施以提插、捻转等各种行针手法,以促使气至和等候气至的方法。 候气法亦可指针刺须候八正四时之气,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出自《素...
气得即来,以针治病 “岭南一针候气法” 因其显著的疗效引起广泛关注 本期杏林大讲堂有幸邀请到 黄建业教授和黎泽泉教授 以访谈的形式 向同学们讲授 岭南一针候气法的传承与创新 黄建业教授从 如何审因分经辨证与论治 针法的独取一穴 候气与补泄导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