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如何候气? 岐伯答:邪气离开络脉进入经脉,停留在血脉之中。寒温之气未相协调,如同波浪般起伏不定,时来时去,因此不常在。当邪气来临时,必须按而止之,止而取之,不可在邪气冲时泻之。真气是经气,经气太虚,所以当邪气来时不可逢,这就是所谓的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
候气法主要包括留针候气法和行针候气法。留针候气法为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经施行一定针刺手法后仍不得气者,可停针不动,静候片刻,以待气至。行针候气法为进针后,刺手施以提插、捻转等各种行针手法,以促使气至和等候气至的方法。 候气法亦可指针刺须候八正四时之气,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出自《素...
(1) 搜法是针已进到所定深度尚不得气,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直刺或斜刺,反复地进退搜(探)索,以催其气至的方法。 搜法 (2)循按法是针后气不至,用手指由针穴附近向上下、左右循按、爪摄或叩...
候气 候气是在针入穴位后用较长时间的留针来促使“气至”的一种方法。 【候气】 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就是在针入穴位后用较长时间的留针来促使“气至”的一种方法,属于针法中补法的一种。此法多用于身体虚弱,不适宜接受较强刺激手法的病人。
葭管飞灰候气法葭管飞灰候气法 葭管飞灰候气法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测量节气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制作十二根细管,按照十二律的数字比例埋入地下,再将芦苇的薄膜烧制成灰,放入乐律管内,埋于密室地下。 在冬至这一天,由于地面阳气的影响,黄钟律管的葭灰会自动飞出,古人称为“飞灰候气法”。阳回斗转杓,这...
冬至时,阳气初生,葭灰会随着气流的涌动而飞出,发出悦耳的声音。古人巧妙地将无形的“气”转化为具体的乐律,以声形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候气之法,于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这段描述出自《梦溪笔谈》引《续汉书》。0 0...
冠领律师事务所 律管候气法是中国古代用来判断二十四节气中各“中”气是否按时而至的一种方法呢。它通过在密室内埋设不同长度的十二根律管,每当各月中气到时,相应的律管中的葭莩灰就会冲出绢外,以此来判断中气的迟早,从而决定农事。不过这种方法其实并不能准确指示地温高低,也不能完全作为农事措施的依据哦。
百度试题 题目候气法(所属章节:毫针刺法 ,难度:4)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进针后刺手在针上施以各种行针手法,以促使气至和等候气至的方法。反馈 收藏
3《难经》对两种候气法的取舍及后世演变 《难经》是对《内经》经文的阐释和进一步发挥,正如徐灵胎《难经经释》自序中说:“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难经》在《内经》基础上对针刺补泻进行了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