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后一卷《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应用研究》的自序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俞国良这样写道。(文末留言赠书) 多年的研...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有20余年。他和课题组对1998年至2022年24年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我的一个基本认知是,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把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是提高教师心理健...
影响因素和量表编制等,梳理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称得上是一部为教育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学科教师量身打造的案头书。
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韦香惠)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教师作为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俞国良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他长期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他注意到,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背后,...
中新网5月25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和课题组近日发布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有待大力提升》报告指出,提高与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需要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手段全面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协调配合、育人主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等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显然,在学校教育领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幸福成长,重点在于个体层面;在卫生健康领域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目标是大力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重点在于群体层面;在社会建设领域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目标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重点在于社会层面。三者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韦香惠)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教师作为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俞国良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他长期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他注意到,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背后,教...
根据心理健康问题临床和实践经验,把心理健康问题界定为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两类。 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在诸多研究中存在较大分歧,所以我们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 检索时间以2010年智能手机产生作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影响因素,横跨十年,共检索10424项研究成果,1135项纳入检出率的元分析。其...
俞国良团队所做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凸显是学业倦怠和睡眠问题。此外,强迫问题和抑郁也普遍存在。其特点表现为:一是内化问题(学业倦怠、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比外化问题(强迫和敌对问题)更为凸显。这可能与研究生群体特有的认知模式有关。二是研究生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绝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