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又通过场外看跌期权为承保标的进行“再保险”操作,以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赔付风险,并将养殖户面临的跌价风险以保险产品的形式转移到期货市场,形成风险逐级传递与化解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
金玉卫指出,“保险+期货”项目及其创新模式的“普惠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期货交易所补贴及社会帮扶资金等多元化的保费资金都支持业务开展;二是符合农业种养主体自下而上的农业风险管理路径,业务开展覆盖面广,包括粮、棉、糖、肉、蛋、果等多品种;三是在保障农户基本收益的基础上,拓宽了产业链和...
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的强农、惠农、支农等政策文件中,已将“保险+期货”纳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框架体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这为“保险+期货”进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在市场运行方面,近年来,“保险+期货”的成功实践,获得了地方政...
比如,2022年底以来,在原有猪饲料“保险+期货”项目基础之上,立足广东省渔业养殖产业特色和养殖细分产业的饲料结构需求,广发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联合太平洋保险创新推出鱼饲料“保险+期货”,将“政策性基本险+商业性补充险”相结合,创新农险产品,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目前已提供风险保障超10亿元,累计...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构建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根据农民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现实需求,相互协作、合力探索出了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保险+期货”模式。 我国“保险+期货”...
近十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延续发展,试点品种不断丰富、保障规模逐渐扩大、延伸模式持续创新,为数以万计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保险+期货”在31个省(自治区、...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七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其实,经过多年的试行、推广,“保险+期货”模式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对服务“三农”、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保险+期货”模式发挥出更...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 杨美 张海强 “保险+期货”篇:八年承保货值约547.60亿元,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2015年,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新模式——“保险+期货”试点正式拉开帷幕。八年间,保障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覆盖地域不断拓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
在湖北,2022年湖北省7个县开展棉花“保险+期货”,保费规模1800余万元,赔付总额1736万元,赔付率近100%,项目保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对棉农的种植补贴,也就是说把国家给棉农的种植补贴,转化为这种形式补给农户。政府财政只需要补贴农户少量的保险费,就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确保农户受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这是以市场...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业务年度,“保险+期货”项目承保货值559.85亿元,规模同比增长32.67%。从规模增长结构看,商业性项目(无期货交易所支持项目)规模290.45亿元,继续保持高于期货交易所支持项目规模(269.4亿元)的发展态势,且商业性项目规模同比增长36.3%。项目覆盖品种数量、县域数量、农户数量均实现不同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