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业务,“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是农业经营者向保险公司购买基于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的目标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又通过场外看跌期权为承保标的进行“再保险”操作,以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赔付风险,并将养殖户面临的跌价风险以保险产品的形式转移到期货市场,形成风险逐级传递与化解的农业风险...
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业务,“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是农业经营者向保险公司购买基于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的目标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又通过场外看跌期权为承保标的进行“再保险”操作,以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赔付风险,并将养殖户面临的跌价风险以保险产品的形式转移到期货市场,形成风险逐级传递与化解的农业风险分散...
“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主要指在“保险+期货”常规模式中,引入“订单农业”开展收购等工作,订单的一方为农户,另一方为企业,订单中规定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收购价等,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同时引入龙头企业的订单农业,还可提供种肥粮一体化等技术支持。 “保险+期货+...
展望未来,该模式有望获得更多政策和市场方面的支持,并实现进一步发展。 首先,政策层面强有力的支持为“保险+期货”模式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的强农、惠农、支农等政策文件中,已将“保险+期货”纳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框架体系,成为推动乡村...
2021年的试点品种为棉花、糖料蔗、甜菜、苹果、红枣,项目险种为“保险+期货”价格险。考虑试点品种、项目类型、项目及数量不同,郑商所2021年、2022年至2023年,相关试点工作的支持金额由9200万元、6500万元及1.15亿元。尤其是为支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郑商所计划与河南、山东、辽宁、广西、湖北等5省相关部门...
从市场来看,“保险+期货”优势在于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和管理,提供市场价格风险保护,综合管理农业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保险+期货”模式为大豆、玉米、生猪等18个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约1346亿元,项目覆盖31个省...
“保险+期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服务“三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政府、农业经营主体、期货与保险经营机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模式创新稳步推进,已经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力量。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史 ...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保险+期货”指明了发展方向;《期货与衍生品法》为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近年试点成功并获得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认可,具备持续发展的市场条件。各方应坚定信心,具有高度政治责任心,既要敢于实践、...
“保险+期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服务“三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政府、农业经营主体、期货与保险经营机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模式创新稳步推进,已经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力量。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史 ...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之一,期货业独创的“保险+期货”模式自大连商品交易所于2015年联合会员单位探索实施以来,已深耕细作7个年头。七年间,“保险+期货”模式已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基础,成为期货市场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近日,又一批“保险+期货”项目进入集中结项阶段。《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