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囊包裹着提神、辟邪、祛病之物,更装满多样的情愫。香囊是朵心花,明艳的色彩丰盈多情,柔和的香气温馨浪漫。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佩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效。中医认为,在香囊中加入艾叶、肉桂、白芷、砂仁等中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等效用,从而起到预防疾病...
儿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最适合佩挂香囊。让儿童经常将香囊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用。 02 名医名科 香囊的使用方法 香囊的用法很简单,可随身佩戴,挂在衣服上,又适合放置在居室内、枕头...
端午前后,时至仲夏,五毒尽出,蝇虫飞动,“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端午佩戴香囊,可防蚊虫之用,屈原就曾“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为什么在端午的时候佩戴香囊?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五月初五,清芬有致。草木之香,赋予囊中。香囊于身...
那是属于端午香囊的悠长味道。 从古至今, 佩香囊一直都是端午习俗。 屈原的《离骚》中有一句,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时天气湿热, 蚊虫五毒出没,人也烦闷不安。 佩戴装有中药的香囊, 能提神醒脑,辟瘟除秽, 祈求身心安康,安然度夏。
端午节小知识:为何要悬挂艾草、佩香囊?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又是一年端午节。避瘟保健、追念先贤……围绕着这些节日主题,民间逐渐形成了吃粽子、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习俗。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
荷韵清凉,锣鼓阵阵,粽子飘香,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国很多地区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蒲艾、喝雄黄酒、佩香囊等习俗。端午节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又被称为“毒月”。中医认为,农历五月气温升高,天气暑热,五毒为害,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人体容易生病。“端午这一天人们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等都有避瘟...
在端午节期间,插艾叶、佩香囊等端午习俗,就是为了驱赶蛇虫鼠蚁,驱邪避秽,古人认为“香”能散疫气,因此常佩置艾草香囊在身,不易沾染疫病。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能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提高身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
端午节到了,很多人都会选择佩戴香囊。其实,佩戴香囊不仅仅是为了避邪驱蚊,更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想象一下,在初夏的早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你走在小路上,手里提着一个用艾叶和苎麻布制成的香囊,是不是感觉走路都带风? 古代的春夏之交 🌸在古代,春夏之交的时候,小孩子们习惯在清早佩戴“衿缨”。这个“...
首先,佩香囊源于古代人们对端午节的特殊认知。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更是“毒日”,人们认为这一天邪气盛行,疾病易发。而香囊作为一种装满芳香物质的饰品,具有辟邪驱瘟的作用。香囊内的中草药如艾草、菖蒲等,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可以抑制或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从而起到避邪驱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