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部与上座部的分裂,不仅丰富了佛教的内涵,也为佛教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不同的部派根据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佛教教义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创新,使得佛教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总之,大众部与上座部的分裂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开启了佛教多元发展的新篇章,为...
部派佛教的产生,为大乘佛教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是大众部给大乘佛教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方使大乘佛教孕育而生。大乘佛教的建方,在上座部与大众部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缓解了矛盾,使存在的歧议得到了统一。产生了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差异。根本原因,就是各执一边,走向极端。而大乘佛教则融会贯通,包罗一切,不落...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于佛陀的不同认识,以及对于世界万物的假有、实有问题和轮回报应的主体问题的不同看法上。 第一,佛陀观,神化佛陀的倾向,主要是大众部僧侣所为。佛陀已被描绘为法力无比的神,突出表现在三身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观念上。上座部则仍...
1. 两个教派,即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都是从原始佛教分裂出来的派系。这一分裂发生在佛灭一百年后,即公元前4至前3世纪。2. 分裂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佛陀教义的不同理解。大众部佛教随后发展成了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对佛陀进行了神话化处理,这与佛陀反对偶像崇拜和神话自己的立场相违背。3. 从这一...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提及佛教中的上座部与大众部,关于佛教中的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来历,今天菩愿居士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佛教从佛灭百余年后的第二次结集,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两大派别。上座部以僧团长老为主,思想转为传统和保守;大众部则以革新派比丘为主,较为积极和前进。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于佛陀的不同认识,以及对于世界万物的假有、实有问题和轮回报应的主体问题的不同看法上。 第一,佛陀观,神化佛陀的倾向,主要是大众部僧侣所为。佛陀已被描绘为法力无比的神,突出表现在三身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观念上。上座部则仍...
这个讲的含糊了,所谓上座部的长老们都是佛陀上手大弟子也都是佛陀印证过的阿罗汉,都是证了果的圣者,他们在僧团中主要担任着管理跟教授的职责,所以佛陀入灭后他们才有资格担当起集结的重任,当时就连多闻的阿难尊者因为没有正果的原因难以参与集结工作,幸好阿难尊者在集结前证了道才有资格参与活动,大众部弟子多是学...
第二种是指小乘佛法的两个主要分支,分别称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召集比丘集结经典,石窟内的集结以迦叶尊者为上首,故称上座部,石窟外的集结没有标明上首名字,总称大众部。二者,佛陀入灭百余年后,印度佛教产生革新派与保守派。前者结成大众部,后者则结成...
公元前4~前3世纪,印度的原始佛教在释迦牟尼去世100年后分裂形成许多部派,这个时期的佛教称为部派佛教。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最初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以僧团长老为主,思想传统、保守;大众部则以革新派比丘为主,较为积极和前进。上座部和大众部被称为“根本二部”,以后又...
印度8—佛教上座部和大众部、大乘和小乘、南传与北传 2021-12-16 20:20:0117:013.1万 所属专辑:戈多哥趣说亚洲历史 声音简介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