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团中央第三届研究生青年志愿者支教团(赴宁夏隆德县支教) 2007年,获得南京大学固体电子与微电子学博士学位 2007-09年,法国巴黎综合理工Ecole Polytechnique/LPICM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9年入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 终身职位研究员(CR2)/助理教授 20013年,通过中组部“青年计划”,入职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被引频次 906 成果数 133 H指数 19 G指数 29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 74.4% 会议 7.5% 专著 0.8% 其它 17.3% 总计 133篇 2017年成果数15 2015年被引量146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Converging-guiding-track design enables 100% growth deployment rate of ult...
针对这一挑战,南京大学余林蔚教授、王军转教授和扬州大学胡瑞金老师团队,基于自主创新的面内固-液-固(IPSLS)纳米线生长模式,首次提出利用催化“液滴阶跳”生长动态,成功实现超细、超短晶硅纳米线沟道阵列的可靠集成制备。具体而言,基于IPSLS生长...
近日,南京大学余林蔚团队以「Channel-bias-controlled reconfigurable silicon nanowire transistors via an asymmetric electrode contact strategy」¹为题在Chip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非对称电极接触实现了沟道偏置控制的单栅极可重构硅纳米线晶体管。第一作者为钱文涛,通讯作者为余林蔚和王军转。Chip是全球唯一聚焦芯片类研究的...
针对这一挑战,南京大学余林蔚教授、王军转教授和扬州大学胡瑞金老师团队,基于自主创新的面内固-液-固(IPSLS) 纳米线生长模式,首次提出利用催化“液滴阶跳”生长动态,成功实现超细、超短晶硅纳米线沟道阵列的可靠集成制备。具体而言,基于IPSLS生长模式的低温定位生长(<350℃)能力,将催化液滴精确引导生长到跳跃交叉台阶...
南京大学余林蔚教授课题组探索使用与现有工艺兼容的柔性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SS) 箔作为柔性衬底,并通过沉积氧化锌 (ZnO) 层优化硅纳米线 (Silicon nanowire, SiNW) 密度,实现了6.01%的转换效率。如图1所示为器件制备流程示意图和相应的SEM照片。 图1. 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径向p-i-n结太阳能电池流程图及器件...
本课题组隶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要负责人为余林蔚,现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双聘至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江苏省“双创个人及团队”计划和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资助。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终身职位研究员(CNRS-CR...
针对此需求,南京大学余林蔚、徐骏教授团队探索将高品质的一维硅纳米线(SiNWs)阵列可靠转移集成到弹性衬底PDMS之上,实现了超可拉伸的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FET)器件应用。基于课题组自组创新(见附录)的(In-plane solid-liquid-solid, IPSLS)生长模式,首先制备了规则有序的超细晶硅纳米线(直径<80 nm)沟道,再将其可靠...
针对这一难题,南京大学电子学院余林蔚教授团队基于团队自主创新的平面IPSLS纳米线生长模式,采用侧壁精细沟槽引导技术实现了三维堆叠超细、均匀纳米线的“超限制调控生长”,首次将其宽度和高度分为微缩至Wnw= 9.9 ± 1.2 nm 和Hnw= 18.8 ± 1.8 nm,达到10 nm技术节点特征尺寸,并能实现可靠批量制备。此外,硅纳米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