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比较难懂的一章,由于注家的观点不同,更给后人增添了学习上的困难。 本文本着中医传统说法,试图用阴阳错杂,阴阳消长,阴阳顺逆和气血不调这一条主线,将厥阴病篇的整个内容贯穿起来,并力求使用这一观点对本篇的证候表现与病机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能使读者在纷乱难懂的条文中,有一个...
乐学胡希恕经方医学 胡希恕:《伤寒论约言录》 -- 厥阴病篇 一、厥阴病的特征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二、厥阴病的病理概述 厥阴病同其他阴证一样,也是以虚寒为病根,只是阴寒之极,乃自里迫虚阳上亢,而为上热下寒...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燥,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也...
厥阴病的病变部位自然涉及到肝与心包,因为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它也涉及到了肝经。但是,在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他附了一句话,“厥利呕哕(yǔe)附”。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在厥阴病篇附入一部分内容,附入一部分关于杂病的“厥证、下利证、呕吐证、哕(yǔe)逆证...
但从《伤寒论》厥阴病篇主要讨论肝的功能,故称肝为厥阴之脏,此外还涉及胃、肾的功能,心包经的功能根本没有讨论。 厥阴之气: 肝与相火功能综合体现,以及胃肾及其相应经脉配合下,保持肝之疏泄、藏血,胃脾升降,血脉通畅。 厥阴生理 * * 伤寒论 肝主疏泄 主藏血 内寄相火 指情志:气血和平,心情舒畅 指消化:...
中医四大经典【第49课】伤寒论厥阴病篇.mp4, 视频播放量 268、弹幕量 0、点赞数 3、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8、转发人数 5, 视频作者 八倍镜湖北省,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中医四大经典【第42课】伤寒论太阳病篇(一).mp4,中医四大经典【第39课】温病学细目二湿热病篇,中
演讲人:日期:伤寒论厥阴病篇目录厥阴病概述手厥阴心包病证治足厥阴肝病证治厥阴病与少阳病关系探讨厥阴病预防与调护措施总结与展望01厥阴病概述厥阴病是伤寒论中的六经病之一,属于阴阳胜复、寒热错杂的证情,常表现为上热下寒、厥热胜复等症状。厥阴病具有病情变化多端、证候复杂的特点,常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的病变...
2020年10月21日,是恩师李克绍先生诞辰110周年,为纪念先生,笔者对先生生前关于《伤寒论》中厥阴病与厥阴病篇的论断进行了阐释与梳理,以此缅怀先生耳提面命的教诲之恩。 1978年,李克绍先生在《伤寒解惑论》中指出:“上热下寒和厥热往来,都是厥阴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脉证与病机 | 刘力红:关于《伤寒论》六经提纲的若干思考与认识(太阳病提纲篇一) 编者按: “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索……病之浅深轻重,固是不同,总不外乎六经。六经各有提纲病情,昭然如日月之经天,丝毫莫混。学者只要刻刻将提… 三和书院 中医考研 | 温病学 中医研究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