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病而不入于脏,伤寒不过六日,中风不过七日,无不汗解之理。三阴经病,总统于太阳一经,四日太阴,未可曰太阴之为病,亦不必痛满吐利,脏寒而用四逆,五日少阴,未可曰少阴之为病,亦不必厥冷吐利,水盛而用真武,六日厥阴,未可曰厥阴之为病,亦不...
原文: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人与自然是相对应的,这种对应的关系也即古人的“天人合一”观点。脏腑阴阳与天之阴阳相对应,即与年、月、日、时之阴阳也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据此可以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应用了此种学说。据阴阳学说认为后半日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二七六、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 二七七、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二七八、伤寒,脉浮而...
太陰病本属里症,以理推测当为沉脉,今脉不沉而见浮象,提示当兼表症,在表之邪未罢,故仍以桂枝汤解表。本条乃举脉略症,不应理解为单纯据脉定症,然而太陰病兼表,何以不先里后表,却先治表,必然是太陰里虚寒尚不甚,若里虚寒较甚,则虽有表症,亦不可先治其表,而宜先温其里,后和其表,或温里为主,兼以和...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侯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二、太阴阳复自愈侯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 ...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
【原文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伤寒论》——太阴病(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99人已读 太阴病: 1、试分析太阴病提纲。 太阴病提纲原文是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是中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停,升降失常所导致的疾病。中焦阳虚,寒凝气滞,或因运化失职,寒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见...
442 伤寒论太阴病篇 by:自然张君 1519 刘渡舟伤寒论太阴病 by:自然张君 1.2万 淼叔讲伤寒论之太阴篇 by:整体观中医 7791 伤寒论 by:李青霞123 8974 伤寒论 by:助理20220317 790 伤寒论 by:tenshimie 3119 伤寒论 by:孟小春通俗国学 7.3万 伤寒论 by:太子灸 923 伤寒论 by:伏方醫匠 4082 伤寒论 by:yin...
7.8万 伤寒论原文 by:厚朴_lyz 77.9万 伤寒论原文 by:晚成叟 949 伤寒论原文 by:善意流传 337 伤寒论原文 by:自然张君 1.2万 淼叔讲伤寒论之太阴篇 by:整体观中医 1507 刘渡舟伤寒论太阴病 by:自然张君 5534 《伤寒论》原文 by:运行自然 4529 伤寒论(原文) by:正道者 2429 伤寒论解读 by:泰哥的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