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
经病而不入于脏,伤寒不过六日,中风不过七日,无不汗解之理。三阴经病,总统于太阳一经,四日太阴,未可曰太阴之为病,亦不必痛满吐利,脏寒而用四逆,五日少阴,未可曰少阴之为病,亦不必厥冷吐利,水盛而用真武,六日厥阴,未可曰厥阴之为病,亦不...
原文: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人与自然是相对应的,这种对应的关系也即古人的“天人合一”观点。脏腑阴阳与天之阴阳相对应,即与年、月、日、时之阴阳也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据此可以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应用了此种学说。据阴阳学说认为后半日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太陰病本属里症,以理推测当为沉脉,今脉不沉而见浮象,提示当兼表症,在表之邪未罢,故仍以桂枝汤解表。本条乃举脉略症,不应理解为单纯据脉定症,然而太陰病兼表,何以不先里后表,却先治表,必然是太陰里虚寒尚不甚,若里虚寒较甚,则虽有表症,亦不可先治其表,而宜先温其里,后和其表,或温里为主,兼以和...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侯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二、太阴阳复自愈侯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 ...
【译】原本患太阳病,应使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医者误用下法,导致太阴脾脏功能受损,气血失和,太阳邪气乘虚而入。 因错误的做法,太阴病会出现两种情况:1,腹满,时常伴有腹痛,治疗主方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调和气血阴阳,倍用芍药缓急止痛,义...
《伤寒论》——太阴病(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99人已读 太阴病: 1、试分析太阴病提纲。 太阴病提纲原文是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是中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停,升降失常所导致的疾病。中焦阳虚,寒凝气滞,或因运化失职,寒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见...
§§§第90集,《伤寒杂病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太阴病,大便反鞕,腹中胀满者,此脾气不转也,宜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若不胀满,反短气者,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主之。
442 伤寒论太阴病篇 by:自然张君 1519 刘渡舟伤寒论太阴病 by:自然张君 1.2万 淼叔讲伤寒论之太阴篇 by:整体观中医 7791 伤寒论 by:李青霞123 8974 伤寒论 by:助理20220317 790 伤寒论 by:tenshimie 3119 伤寒论 by:孟小春通俗国学 7.3万 伤寒论 by:太子灸 923 伤寒论 by:伏方醫匠 4082 伤寒论 by:yin...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据《伤寒论》原文"自利不渴者"属 A. 少阴病 B. 厥阴病 C. 太阴病 D. 霍乱 E. 阳明病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正确答案:C 第3卷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