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336) 浅析:言阴阳平和病可自愈。厥阴病的厥热往复,最终要达到平衡,交合,则病可愈。何以知之?当察其日数,寒中厥阴,致厥五日,继之见发热五日,厥热往来...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译文】 伤寒病,四肢厥冷五天,发热也是五天,若到了第六天,四肢厥冷应当再现,若不出现四肢厥冷的,则会自行痊愈。这是因为四肢厥冷总共只有五天,而发热也是五天,四肢厥冷与发热时间相等,陰陽趋于平衡,故得知会自行痊愈。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
【原文329】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①阴,【易·中孚卦】鸣鹤,在阴。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中孚卦居艮宫, 艮卦纳干为丙数,平衡术数为辛数,艮卦地支术数为寅数、丑数。艮卦既是对寅人,丑人基因...
实战伤寒论教师助理 厥阴病篇的原文内容较多,我为您截取了一部分关键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简单来说,这段描述了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口渴、气逆、胃痛、饥不欲食,以及食后可能呕吐和腹泻不止等。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少阳病进,可以转入厥阴,厥阴病衰,也可转出少阳。此条列于“厥阴病篇”,且症见呕而发热之少阳症,故谓厥阴转出少阳也。然此症与阴盛阳虚气逆之呕迥异,所以此症出“厥阴篇”,亦有利于鉴别辨证。【原文】伤寒哕yue(三声)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译文】伤寒病哕yue逆...
所属专辑:伤寒论 张仲景 原文加译文白话解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张仲景伤寒论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①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注释】①寒格:上热为下寒所格,致饮食入口即吐,故称“寒格”。【译文】伤寒病本因虚寒而腹泻,医生又...
伤寒病,厥冷四天,发热反而只有三天,又厥冷五天,这是病情在继续发展的表现。寒象多而热象少,提示了阳气的衰退,所以说是病情在继续发展。(342) 伤寒病六七天,出现了脉象微弱,手足厥冷,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灸厥阴经的穴位,灸后如果厥逆不能恢复的,是死证。(343) 伤寒病,证见发热,下利,厥逆和躁动不安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