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时期,伍尔夫就承受着精神病痛的折磨,却凭借严肃的写作持续与之抗争。就像最近出版的林德尔·戈登的《弗吉尼亚·伍尔传:作家的一生》所揭示的,伍尔夫用她的一生与维多利亚时代固定的女性形象展开抗争,同时也抵抗着针对女性的封闭生活;她反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禁锢和束缚,更是被引导的愚昧无知和情感上的压抑。...
“人”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须有自己的“房间”。伍尔夫所说的“房间”,不仅仅是物理上遮风避雨的居所,更是内心独立自由的空间,有了那样一个空间,你才能摆脱传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时至今日,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房间”,可是这个房间,却只是一...
举例来说,伍尔夫对外国文化兴趣浓厚,曾学习过多门外语,并广泛阅读外国文学和艺术著作;在她与丈夫伦纳德·伍尔夫和姐姐凡妮莎·贝尔的私人通信中,她常常扮演猿猴、山魈、鸟类等动物,以拓展自己的表达空间和身份属性;她对劳动女性和工人阶级充满同情;她常常觉得死去的亲人依然活在自己身边,对于鬼魂和生死轮回都充满兴趣;她...
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上,伦纳德都成为伍尔夫的得力助手。犯病时,他会给予她悉心的关照。同时,他也是伍尔夫作品的第一读者,会及时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1919年,伍尔夫和丈夫在拍卖会上买下“蒙克之屋”。那里有花园、池塘、果园,房子朴素而矮。伍尔夫挑中了花园尽头的工具房,她常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写作。正是在那个...
“海浪在翻涌……生命以海浪为标记;它自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周期,与任何事件都无关。是一种自然的完成,”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海浪》的笔记中写道。1941年3月29日,伍尔夫走入了乌斯河,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循环。80多年后的今天,她的声音似乎仍然顺着海浪翻涌而来。近日,在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更可贵的是,这本日记选由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编选。伦纳德一直支持着、肯定着伍尔夫的写作事业。“我认为弗吉尼亚是一位严肃艺术家,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严肃艺术品。”伦纳德认为,伍尔夫的作品永远值得反复阅读和研究,这也正是出版此书的重要缘由。这份来自至亲至爱之人的梳理,更是蕴藏了一份深情。我们可以看到...
弗吉尼亚.伍尔夫 :镜中女士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紀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在一战与二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她的代表作包括小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
伍尔夫逝世80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有一天,一个女人突然对他的丈夫说:“我不再做饭,不再洗碗,不要生小孩,从今以后你也不要再碰我了。因为我要写小说了。”不知道他的丈夫会作何感想。无论是古今中外,一个女人敢于说出这样一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都需要有着惊人的果敢和勇气。20世纪的英国...
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伍尔夫说:“我之所以希望你们去赚钱,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就是要你们活在现实之中,不管我是否能将之描绘出来,那都将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生活。” 去拥有这间房,无论它是大是小。也去拥有这种富有活力的生活吧。 原标题:《“我希望你们去赚钱,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母亲朱莉娅·斯蒂芬则是一位著名的模特和慈善家。伍尔夫的家庭环境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早期接触到文学、哲学和艺术,这些都对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伍尔夫的童年并不平静,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