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深刻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对开展新时代文化与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 以文化人,最早出自《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短短的一句话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价值使命观”。“化成天下”,即改变并形成世界新秩序。古人把天下作...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文艺界委员热议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如何向世界讲好中...
胡和平:“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比如,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砖国家文化节等主场文化盛典,见证我国与多国文化和旅游合作文件签署,为中外文化和旅游年(节)致贺词、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揭牌,等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深刻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对开展新时代文化与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01、 一 以文化人,最早出自《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短短的一句话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价值使命...
文艺工作者应追求“德艺双馨”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对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思想倾向、专业能力等提出了要求。演讲嘉宾认为,文艺工作者要扎根人民,守护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黄建新说,文艺工作者应该追求“德艺双馨”,崇德尚艺、立德修身。“养德与修艺是分不开的,须从基本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美学观的重要论断。 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言简意赅地点明了文化(当然广义地包含了文艺)的宗旨在于“化”人即促成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中华文明·文化自信】从中华文明的角度审视“以文化人”的深远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文化与人的心灵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新时代文化与文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文化人”这一理念,源自《周易》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胡和平:“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比如,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砖国家文化节等主场文化盛典,见证我国与多国文化和旅游合作文件签署,为中外文化和旅游年(节)致贺词、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揭牌,等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对外...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从社会文化的建设来说,文艺作品具有“化育”的属性与功能,而特色上又是以“化”为“育”的。这里所谓的“化”就是以文艺的手段,通过改造人的精神意识而实现行为转变的文化方式,“化”境则是在文艺形象、意境中实现的审美移情、移风易俗、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