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为:M0(流通中的现金量)、M1(M0+活期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项中可交易用存款量即活期存款,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可交易用存款量之和即指M1。所以C项说法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M0、M1、M2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衡量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们是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即变现能力)来划分的三个层次,反映了
M0是现金,不用转换就可以直接支付;M1表示要经过一次转换才能变成现金,M2表示要经过两次转换才能变成现金。 因此,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主要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通常有以下几个层次: ▷ M0=流通中的现金; ▷ M1=M0+个人信用卡循环信用额度+银行借记卡活期存...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术语,通常在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中使用。 1. 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即人们手中的现金和企业的现金存款。 2. M1:代表狭义货币供应量,主要包括M0加上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货币总和。通常表现为居民活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等短期金融资产的总和。它是货币流动性最强的部分,...
M0表示流通中的现金;M1表示狭义货币,即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M2表示广义货币,即M1加上准货币(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1就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了企业的活期存款,其流动性仅次于M0,由于M1是可以随时取出的活钱,所以该指标反映的是大家目前的购买能力,代表居民和企业资金的松紧变化。M2则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了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M2是货币...
什么是M0、M1、M2 M0、M1和M2是我国货币统计制度中,将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划分的三个层次: 最底层是M0,叫做“流通中现金”,指的是银行体系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的现金之和; 第二层是M1,叫做“…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M1指的是M0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 M2指的是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就流动性而言: M0最好,因为购物时现金无论是哪个卖家都会接受。 M1居中,我的理解是M1指的是不用去银行就可以直接用来购物的货币。因为可以用支票直接购物,现金更不用说了。支票虽能购物,但不是...
m1、m2、m0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三个重要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m0:是指流通货币,或者说流通现金,与消费密切相关,此数值高代表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 2、m1:是指M0+企业活期存款,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着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 3、m2:等于M1+定期存款,通常用来指代总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偏弱,反映社会...
M0、M1、M2、M3 是货币供应量的四个层次,具体定义如下: 1.M0:也称为流通中的现金,指的是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这是货币供应量中最活跃的部分,流动性最强,可以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商品交换过程。 2.M1: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0和单位活期存款。这是货币供应量中流动性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