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边书是指装订成册后不加裁切的图书。书籍在印刷、折页、配帖、装订等工序完成后,省略了“切边”这一道工序,三面(即天头、翻口及书脊相连的两侧)切口保持折帖原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 起源与传播:毛边书起源于欧洲,后来流传到我国,并在一些文化圈中形成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收...
这个问题好经典。小编再简单答一下。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因为这种版本数量少,一般在出版制作方或者作者处才可获得、又别具风趣,故而受到一些资深书友的喜爱。鲁迅算是比较著名的毛边书粉。转 ...
现今被图书收藏爱好者热捧的“毛边本”,源头其实是早期法、英、德、俄等欧洲国一些出版社为其贵族阶层定制的“未切本”书籍,是西方书籍装帧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装订形式,即:新书装订后刻意省略最后一道工序——书页并不切开。而中国叫习惯了的“毛边本”之“毛”,实际就是西方定义的“未切的边”(谢其章)。中...
我之爱毛边书,只因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毛边党与“社会贤达”》,《文汇报·文化...
毛边书,是少数爱书、读书、藏书、著书的文人学士的一种雅好,追求的是悠闲的心境,雅致的情怀,当然...
毛边书的意思是装订成册后不加裁切的图书。精装和平装书都有采用毛边形式的。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另外,在书的“天”、“地”及四周,要多留空白。这是一种别具情趣的装帧方法,起源于欧洲,盛行于法国,...
鲁迅先生钟爱毛边书,自称"毛边党"。旧版毛边书,作为出版物的珍藏,曾是小众的收藏品。在阅读时,一页页裁开,偶尔还带有批注,这样的体验让阅读过程更加有深度。阅读完毕,如果想让书更加美观,可让印刷厂裁去边角重新装订,一本阅读痕迹的书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眼前,这种过程充满趣味。毛边书不仅是...
所谓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你要看书,得耐着性子,将书页一一裁开,摸起来,毛茸茸的,曰故毛边。鲁迅爱毛边书,自诩“毛边党”。毛边书的优点是: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裁一页看一页,也不失为静心之一法;天长日久,书会污损,书边污损尤甚;倘是毛边,裁去...
所谓毛边书是不经裁剪的书,阅读时需手持裁纸刀逐页裁开。它最早源于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上个世纪初来到中国。喜爱毛边书的人有充分理由。《芳草地》杂志主编谭宗远说,图书经过精心切割之后,往往丧失了原有的趣味,而每次自己动手裁书,过程真是乐趣无穷。毛边书走红还因为它现在已成为收藏界中的热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