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注册会员,并登录
南山经:40座,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西山经:77座,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北山经:87座,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东山经:46座,一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中山经:197座,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总体上看,天下有名的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东南西北的各个方向中,绵延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大禹曾经说过:普天之下有...
《中次首经》神形祀法部分提到历儿山为冢山,但《五藏山经》对历儿山的记载是:“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杤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41]此山只有杤木,而无神灵鸟兽。《中次五经》的升山、《中次七经》的太室山、《中次九经》的勾 山和 山、《中次...
在商周时期增加了山海经的另外几个部分,就把伯益写作的这一部分称作五藏山经,作为新的山海经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写作大有玄机。把当时中华民族的活动范围内所有的地方分为5个区域,比作人的五脏,因此叫五藏经。每一个部分又分为若干山系。作者一般是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每一个山系,最后介绍这个山系的山神和祭祀...
《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指“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西山经”“北山经”,每一...
山海经《五藏山经-东山经-东山二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①,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 西望湣泽②。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吟,其名曰軨軨③, 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 ...
汉字小助手 五藏山经 wǔ zàng shān jīng 释义 《五藏山经》是《山海经》的一部分,这里的“藏”读作zàng,意为内地的意思,“五藏”指内地的五个地区。 组词 由于“五藏山经”是一个专有名词,通常不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所以没有常见的组词。 例句 《五藏山经》详细记载了我国山地的分布和特征。
《山海经.五藏山经》(上) 《山海经》 作者:佚名 《山海经.五藏山经》 卷一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
《山海经.五藏山经》(下) 卷四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 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 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