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进入极深的般若观照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的苦。在这一段的经文里面,最为重要的四个字,也是最主要的思想,就是五蕴皆空。那么,什么是“五蕴”呢?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它是构成人的身体和万事万物的五大要素。五蕴就是“我”,“我”称五蕴。“我”为什...
🌈 五蕴与五则: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与五则相合,形成五字一体。这五字,也称为五阴,象征着五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亦复如是:五蕴与五则,两者相依相生,如同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这种一体性,既非一,也非二,而是五蕴皆空、五则皆空的智慧体现。🌍 参悟之道:参悟者应理当一体皆...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 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 五蕴都没有了。 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出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拓展资料: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大意...
五蕴皆空何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受想行识则属于精神。色、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呢?一切看得见的形象,叫“色”。一切痛苦或快乐生起的感觉,叫“受”。一切由这些感觉生起的思想,叫“想”。一切思想所引起的心与意志的使用,叫“行”一切由感受、思想、意志得到的意识,叫...
照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 什么是五蕴呢?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切看得见的形象,叫“色”。 一切痛苦或快乐生起的感觉,叫“受”。 一切由这些感觉生起的思想,叫“想”。 一切思想所引起的心与意志的使用,叫“行”。 一切由感受、思想、意志得到的意识,...
从究竟谛来看,色想受行识只是不断快速生灭的名色相续流而已,五蕴里面并没有不变的自我或灵魂,五蕴是快速生灭的,因此是无常苦无我的。因此,本质上来说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实际是观慧阶段的一种修行方法。而佛法的修行次第是戒定慧,在戒的基础上修定,在定的基础上修慧,以此达到解脱。所以不必...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便是“五蕴”,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故“色受行想识五蕴”指的是“观五蕴皆空”之意。 从心意解释,可理解为:幸饶弥沃世尊在入定中,观到色法、受法...
关于“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有个疑问。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是无常的、聚合的、无主宰的。那么五蕴相续,这个“相续状态”空不空?前一秒牙痛,后一秒也是牙痛,只是疼的程度不同,那能说五蕴缘生的相续状态也是空吗?人会死亡,牙痛也会随着人死亡而消失?这就是毕竟空?佛法是关于身心的切己发生,不是形而上...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说:“当你盯着一个字看,看久了会觉得不认识。”这个“不认识”就是“色即是空”,却要从一个具体的字契入进去,这就是“空即是色”。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实则体貌特征并不比决定性,而是两个人散发的气场能否相融合,这个是看不出来也说不出来的东西。凡是抓得住的都不会长久,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