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代表了个体在世俗生活中的心理构成和体验,但它们都具有临时性和变化性。色蕴包括外部世界的感知,但外部世界是变化无常的,充满了生老病死和变化。因此,执着于色蕴会导致烦恼和苦难,因为个体常常追求稳定和永恒性,而这在外部世界中是找不到的。与此不同,佛性被认为是永恒存在的,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
五蕴也叫“五阴”、“五众”。阴是障蔽,五阴的意思是这五阴能够障蔽我们的真如自性和智慧,令我们生起烦恼、执着;五众的意思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 佛教提出五蕴的概念,就是为了说明在五蕴之外,就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我们执着的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五蕴暂时的因缘结合而已,只是个假象。就好...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等构成我人身心的五种元素。原理 因为“五蕴”是因缘和合所生的假法,本无实在的自性,因此说“非有”。就生理方面来说,色蕴是四大假合 而有,本无实性;就心理方面来说,受想行识等四蕴都是对境而生,所对的色蕴既非实有,能对的四蕴自然也是假合之相。因此,心物二法...
五蕴皆空,出自《心经》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五蕴本来没有,而五蕴则是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成语解释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空代表恒定,代表不变。五蕴都达到恒定不变。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成语出处 《心经》...
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对人的身心现象的要素构成的理论概括。其中,色蕴指物质现象,其余四蕴则指精神现象。二、五蕴与佛教哲学 在佛教哲学中,五蕴被视为构成世间有情生命和个体生命的基本要素。五蕴的“蕴”意味着积聚或和合,表明这些要素在生命现象中是相互依存和融合的。三、...
1. "五蕴"指的是一系列心理和物理要素的集合,包括色、受、想、行、识。2. "色"通常指物质现象,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具有形态和障碍的特性。3. "受"涉及感受或体验,涵盖苦、乐、舍三种基本感受。4. "想"是指心对各种境界产生的想象和概念,包括对善恶、爱憎的认知和思考。5. "...
1、五蕴: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2、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 3、《三藏法数 》:【出首楞严经】根即能生之义。谓六根能生六识。故名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