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见法的名词解释 互见法(mutual observation method)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家宋慈(1178-1249)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互见法的实施需要两个学生参与,其中一个学生要求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表演或讲解给另一个学生,而后者则需要仔细观察和聆听,以便理解并提出问题或指导意见。通过互相观察和交流,学生们能够借鉴和学习对方的长处,...
答:“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旁见侧百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度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回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
互见法认为,只有通过平等对待和真诚交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在交流中,我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还要积极倾听对方的诉求和期望。只有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找到平衡和妥协点,达成双赢的结果。 互见法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交流和冲突解决,也适用于组织和社会层面。在教育领域中,互见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
名词解释——互见法闲风入亭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785 0 03:41 App 名词解释——春秋笔法 109 0 02:50 App 名词解释——稼轩体 《白雨斋夜话》“辛稼轩为一体,张、陆、刘、蒋、陈、杜合者附之” 159 0 03:38 App 名词解释——《战国策》 44 0 03:16 App 名词解释...
同时,通过互见法,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同一个人物或事件,从而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在古代文学史中,互见法也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为了记载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采用了互见法,将同一个人物或事件的相关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进行叙述。这种方法不仅使《史记》的结构更加严谨,而且为读者提供...
解析 要点:(1)所谓“互见法”,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 者将同一件事分散在多处,而以一处的叙述为主。这避免了重复叙述,也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 术上的完整性。(2)《史记》对项羽记述,<项羽本纪》中突出其英雄形象,而其缺点则分散在《淮 阴侯列传》、《高祖本纪》中。
1.互见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互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协商一致、相互尊重、透明公开、互利共赢。 2.为什么互见法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和创造创新? 互见法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和创造创新,主要原因是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各方可以共同汇集知识、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和寻找创新的方法。通过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的融合,可...
(1)互见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2)互见法的表现功能:①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②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③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