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指与客体相对的主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独立性、个体性、能动性及占有和改造客体的能力。 主体性(英语:subjectivity)指与客体相对的主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独立性、个体性、能动性及占有和改造客体的能力。在哲学史上,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可知世界与可见世界相对立的观点,以及人认知世界的回忆说...
主体性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指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与对象性客体形成的关系、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性质。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是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的价值理念和存在状态,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文化特质和独特价值体系。文化主体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
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根本的出发点。从理论来讲,主体性是一个哲学范畴,指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与对象性客体形成的关系、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性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可以从文化建构主体性、文化内核主体性、文化方法主体性三个层次理解。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守,需要在守正固本的逻辑中,传承与丰富中华文化的特质和内涵,更新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形态和范式。守正固本以持守正道、固守本源为意旨,是彰显文化主体性的本质性规定,也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规范性要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
马克思在很早就站在了高扬主体性的立场上。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打破必然性的研究,意识到个体的人同样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摆脱外界强加于人的必然性束缚,获得自主性和自由。他写道:“对于古代人来说,自然的作用是前提,而对于近代人来说,精神的作用是前提。”在古代,人们往往...
”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品质以及独特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努力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传承...
如果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没有主体性,文化就不可能立得住、行得远,更谈不上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根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内生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塑造于百余年砥砺探索的文化实践。就文化传统而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伟大文明,尽管内容不断...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对象性的独特价值理念的存在状态,也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鲜明文化特质和价值标识。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中的民众相互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是一个国家的...
1.文化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性 文化主体性的实现,依赖于一定主体自身的精神素质、实践生活、社会条件或制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文化主体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