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不仅从概念角度厘清何谓“跨主体性”,提出“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等新观念,而且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能(GPT4)等高科技和未来世界是否会诞生异于人类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主体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预判;与欧洲多位哲学同行就“天下体系”的论辩,则是一个“跨主体性”的实践...
跨主体性的创作者· ··· 赵汀阳作者 作者简介· ···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教授。主要代表作有《论可能生活》(1994)、《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2005)、《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2009)、《第一哲学的支点》(2013)、《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2016)、...
全书不仅从概念角度厘清何谓“跨主体性”,提出“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等新观念,而且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能(GPT4)等高科技和未来世界是否会诞生异于人类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主体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预判;与欧洲多位哲学同行就“天下体系”的论辩,则是一个“跨主体性”的实践...
关于跨文化和跨主体性的一个讨论 《思想战线》2023年第1期 赵汀阳 作者简介: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摘要:“主体性”概念在知识与实践领域的图景是解释一切事物并且为一切事物赋值。由于理性的行为都必然涉及他者,因此,所有的行为...
跨主体性(trans-subjectivity)是法国人类学家阿兰·乐比雄(Alain Le Pichon)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欧洲跨文化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位创始人是意大利的伟大作家和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这个概念有着人类学背景,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阿兰在制造概念方面有天才,他发明了“互观人类学”(reciprocal anthropology...
跨主体性既然是一种关系,那么可以推想,其基础必须是主体间互为主体的关系,即在互相平等条件下形成的对称主体性的主体间性,也就是以“互为主体性”(reciprocal subjectivity)能够定位的最优化的主体间性。如果不能形成平等的互为主体性,就没有希望去建立共享的或互相认同的跨主体性。通常设定,主体之间的初始状态是互...
一、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跨主体性的问题串联 这个“三联串”问题由主体性(subjectivity)开始,展开为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和跨主体性(trans-subjectivity)。跨主体性最晚提出,大约是近10年的事情。有趣的是,如果把这三个概念观察为历史事实,那么这三种事实的发生顺序与其作为问题的逻辑顺序完全不同,几乎是反...
全书不仅从概念角度厘清何谓“跨主体性”,提出“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等新观念,而且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能(GPT4)等高科技和未来世界是否会诞生异于人类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主体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预判;与欧洲多位哲学同行就“天下体系” 的论辩,则是一个“跨主体性”的实...
怪兽文本积累|跨主体性(trans-subjectivity) 獨角獸計劃 “独角兽计划”2023-2025 法国跨文化研究院创始人阿兰·乐比雄(Alain Le Pichon)提出了“跨主体性”的概念。阿兰曾提出互观人类学、互动知识、跨文化等概念。然而“跨…阅读全文 赞同1 添加评论 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