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和韶乐 【拼音】:zhōng hé sháo lè 【简拼】:zhsl 【解释】:明 清 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饗。《明史·乐志一》:“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於丹陛之东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内,设大乐於殿外,立三舞杂队於殿下。”《清史稿·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中和韶乐是指和谐美好的音乐,比喻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场景或氛围。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人们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和谐美好的音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和韶乐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之间虽然有不...
中和韶乐的意思 中和韶乐含义解释 中和韶乐[zhōng hé sháo lè] 明·清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飨。 中和韶乐引证解释 ⒈明清 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饗。 引《明史·乐志一》:“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於丹陛之东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
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它是明清两朝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 联系电话:010-67028866 京ICP备08100203号-1 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版权所有...
中和韶乐属于中国古代宫廷礼乐,即在朝堂、殿陛上使用的正规音乐。起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乐舞,商周以后成为宫廷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朝会等宫廷活动。中和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核,指事物达到一种中正平和的谐和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伦理道德,受到古代儒家学派的极力推崇。中和韶乐既保留了韶乐的本质,又凝结了雅乐的...
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它是明清两朝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因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均设立专职官员和职能部...
百题词典成语中和韶乐成语详解 明清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饗。《明史•乐志一》:"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於丹陛之东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内,设大乐於殿外,立三舞杂队於殿下。"《清史稿•乐志一》:"世祖入 ...
一支由二三十名年轻的讲解员组成的表演队,开始正式向游人展示中和韶乐。沉寂了百余年的宫廷雅乐在神乐署凝禧殿再度奏响。今年七月,神乐署开始对古建施行大修。待大修完工后,这样的雅乐观赏活动还会继续。(原标题:天坛中和韶乐溯源)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徐铁猊 流程编辑:L006 ...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据文献记载,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音乐,称为雅乐。雅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