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
2023年10月27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置于“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深刻宏大的叙事体系中阐释,充分体现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
一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件是在具体政策制度推动下发生演变的,这也是观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从史学理论的维度看,一般的历史事件都能找到其发生的制度史背景,民族之间交往交流概莫能外。制度层面是宏观层面的认识,政策层面相对中观一些,具体事件则可看作微观具体的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唐...
习言道|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多次就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重要论述。
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论断,从对历史规律和宏伟目标的深刻把握中,科学阐明了民族复兴必将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的光明...
8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以下简称展览)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立足馆藏资源,国家民委遴选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通过参观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互相借鉴,共同因素将不断增加,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
这项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双龙沟景区梦呜苗寨,游客穿戴民族服饰、学习民族歌舞。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在行走中...
民族结心,激发同心共富新活力。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李娜 魏雅琪 摄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从顶层设计来说,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政策举措。全国政协委员班果说:“当前,我们在创建示范省中面临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待进一步加强、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待提升等问题。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