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曾说过,天下奇才陆炳、杨博,得其二可得天下。陆炳虽然也忌惮严嵩父子,也跟严家联姻(女儿嫁给严世蕃的儿子),但是为人非常鸡贼。既不得罪严嵩,也不交好严嵩,一副若即若离的样子。如今严世蕃发现陆炳与夏言的嫌隙,就利用了陆炳。几人合作之下,夏言只能魂归西天了。陆炳此人,虽然也贪些钱,但是所做之事...
严嵩由于年老体弱,有需要经常待在嘉靖身边,以备嘉靖召见。所以各地的奏折,严嵩没有精力做出批答,只得私下里让严世蕃代替自己票拟。不知是得到父亲的提点,还是天生机灵会揣摩心思,严世蕃票拟的奏折大多数都很符合嘉靖的心思,让嘉靖很满意。1550年,37岁的严世蕃升任太常寺卿,正三品。严嵩在这一年已经70周岁,...
严世蕃达不到父亲严嵩的境界,但是他官场之路太顺遂,他没有参加科举,然后从翰林院或者地方知县一步步熬上来,自然当中的艰辛是不明白的。严世蕃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但属于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严世蕃太狂妄了,而严嵩懂得隐忍不发,甚至委曲求全。严世蕃做事不计后果,而严嵩做事考虑万般周全。他处处留一手,这一手...
在嘉靖朝晚年,年迈的严嵩已经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坐了近二十年,精力不再如从前那般旺盛。大部分朝政事务被交给了他的儿子严世蕃处理,此时的严世蕃已成为“严党”的实际领袖。严世蕃作为“工部左侍郎”,通过“织造局”大肆贱卖农田,谋取巨额私利,成为“严党”财政的重要支柱。江南丝绸巨商沈一石凭借着运筹帷幄的能力在...
严嵩到底比儿子的道行高得多,比起严世蕃的气极败坏,他此时依然是不紧不慢地说话。嘉靖当时在听到高拱要消极怠工说不干了的时候,气得重重摔了马桶盖,此时听到严嵩说的话不偏不倚,气消了大半,连门都是轻轻关上的。肃卿,你们有什么难处,都说出来。严嵩继续表演。一直不哼声,在一旁看热闹的吕芳终于也有话...
儿子严世蕃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二代,一般送到严府的奏章,他也会挑选部分给父亲看。严嵩是已被提前送进“信息黑洞”的八十岁老人,幕后推手是严世蕃。浙江毁堤淹田之后,胡宗宪的奏报和郑、何两人的信件直接送到了严府,严嵩一看才知道浙江真的发生了大事情。小阁老三人组,自然是将责任推到胡宗宪身上,认为他要...
朱七走后,严世蕃带着鄢懋卿和罗龙文一路步行,走去严府,向严嵩报喜。此时,已得知消息的严嵩,正在家中等候。又一番寒暄问候,在严世蕃的催促下,鄢懋卿向严嵩就“巡盐”一事做了工作报告——一共“巡”回330万两税银,其中230万两直接打给了户部,用以补京官的俸禄和各部衙门的开支,剩下的100万两入了...
严世蕃虽然是靠着老爹的关系进入官场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学无术。相反,严世蕃此人博学多才,熟国典,识时务,还非常擅长揣测人心。因此,严嵩就将写青词这事交到了严世蕃手里。这么一来,严嵩也就凭借“作弊”手段,在青词这一环节打败了夏言。再者,严嵩还竭尽所能和嘉靖皇帝身边的道士搞好关系。就这样,严嵩...
这倒不是编剧胡编乱造。历史上的严嵩和严世蕃,的确是裕王的死对头。甚至历史上的严世蕃比电视剧里更过分,裕王身为皇帝的儿子,居然要给严世蕃送钱,才能领到自己应得的工资和福利。不过,历史上的人物行事逻辑,和电视剧里的不太一样。电视剧可能是出于剧情需要,省略了嘉靖年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了他,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