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裕王尊重严嵩,一时没有换内阁首辅,严嵩也80多岁了,没多少年好活了。等到严嵩一死,严世蕃还能得新皇信任,维持这么高的地位吗?可如果他们支持景王登基,那就不一样了。景王并不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如果严嵩严世蕃父子能扶持景王越过哥哥裕王登基,那么他们就有了从龙之功,光凭这份功劳,景王将来也得继...
嘉靖最要面子,叫来严嵩父子,虽然严家父子不知情,可 皇帝的怒火需要平息,严世蕃一点没有背锅的自觉,严嵩立刻主动认错背锅,平息了嘉靖的愤怒。严嵩推开 严世蕃大的伞,在雨中告诉儿子,大明只有皇帝可以呼风唤雨,也只有他才能为皇帝遮风挡雨。这一顿输出,自然是演给嘉靖看得,为了严家安全。回去后,严世蕃一顿...
严家父子之间,此时各怀心思,他们到底为了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严嵩父子的分歧 严世蕃,人称小阁老,说话做事,都是火爆的脾气,十分嚣张。和他父亲严嵩相比,他看起来更像是奸臣。其实小阁老变成这样,正是嘉靖刻意为之。严嵩年纪大了,严世蕃成为内阁实际的执行人,严世蕃这么多年来做事独断专行,没有被嘉靖批评,反...
严嵩把政务交给严世蕃处理,严世蕃的答复也是牛头不对马嘴,越来越不对嘉靖皇帝的胃口。相反,嘉靖皇帝看徐玠的青词和奏折却是越看越顺眼了,就这样,嘉靖皇帝对严氏父子逐渐不满。后来,嘉靖皇帝又听说严世蕃是一边淫乐,一边写青词写奏折的,就更加生气了,心想:在你严世蕃的心里,朕的青词和军政大事是这么无足轻重...
今天的这对父子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去谈,奈何名气在明代史上甚大,那么就来勉为其难的说一说这“臭名昭著”的父与子——严嵩与严世蕃。相比杨延和与杨慎这对天才父子,严嵩与严世蕃绝对是另类的“天才”。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出生于寒士...
无论是通晓国典,还是处理政务严世蕃绝对是一把好手。若用在正道,绝对可以成为一代名臣,彪炳史册。④足智多谋,功于心计 作为一个奸臣,没有谋略恐怕是不行的,怕是还没出头就被政敌们给虐成渣了。尤其是严嵩、严世蕃父子,手握权柄二三十年。严世蕃就精于谋略,心计颇深。最出名的案例当属“夏言之死”一案。
明代严嵩、严世蕃就是这样的父子官代表。无论在朝廷,还是在民间,他们被定义为罪大恶极的奸臣。《明史》称严嵩“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他的儿子严世蕃则奸猾机辩,通晓时务国典,虽然有才,却形貌高瘦,眉目疏疏,声洪而尖,活脱脱一副奸臣模样。严嵩是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出身...
说起严嵩、严世蕃父子,应该是整个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之二”了。在京剧、豫剧以及各种其他传统地方戏曲中,这对父子的形象就是祸国殃民、贪得无厌、残害忠良的大奸大恶的形象。而这对父子是戏曲舞台上的“白鼻头”,在正史中的形象也相差无几。 说起来,严嵩曾经也是三观很正,年少有为的莘莘学子之一。严嵩的父亲...
严世蕃的另一个长处在于他深谙帝王的心思。这也是严嵩能够在朝中屹立多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严世蕃总能准确揣摩到皇帝的心意,并据此来迎合上意,这也是严嵩能够在嘉靖帝面前一直受宠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种能力最终也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因为后来的徐阶也学会了这一套,并且最终让严嵩父子倒台。嘉靖皇帝,这位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