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688年-763年),字弘智,号鉴真,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僧人、佛教传播者和文化交流的先驱。他因东渡日本传播佛教而闻名,被誉为“日本佛教的奠基人”。他的生平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既有对信仰的坚定追求,也有对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一、早年经历 鉴真出生于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士族家庭,自幼聪慧,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
唐高①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②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③。唐天宝元年④,应日僧普照辈延⑤,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⑥浪高,或⑦船覆,或粮匮⑧,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⑨。天宝十二年,竟⑩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时携带的舍利子则被供奉在其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中。鉴真对舍利的信仰背后有着对转世的渴求,其在日本推行舍利子信仰的行为亦受这种渴求的推动。 实际上,不止是鉴真,历史上很多有修为的高僧都崇尚亲身实践来弘扬佛法、提高自身修为。鉴真决心东渡之后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决定,支撑他的更多的是坚定信仰和不屈...
二十七岁时,鉴真回到了扬州大明寺,承担起主持法务的重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学识,他在四十六岁时已名扬江淮地区,赢得了僧俗两界的尊敬和皈依。唐天宝元年,鉴真受到日本留学僧的诚挚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与盛唐文化。然而,这六次旅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与挫折。在第一次东渡之前,一切本已...
754年1月22日,唐代僧人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并成为日本律宗祖师。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扬州,后成为唐代著名的僧侣。鉴真和尚真像,日本最早的肖像雕刻,位于奈良唐招提寺(日本国宝)鉴真于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出生在扬州,俗姓淳于。在他701年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
如果提到“鉴真东渡”,我们通常的评价都是积极正面的,认为这是一次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件。凭借着百折不挠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他终于在有生之年实现了东渡日本的梦想,不仅传播了佛学知识,而且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都带到了那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社会进步。不过,向来在历史问题上不吹不...
鉴真东渡前,就在长安向宫廷太医学习医术,回扬州又广为应用,救济贫病。他的医药知识和医疗技能远近知名。他在医药方面有两大特长:一是药物辨别和炮制;二是搜集验方。鉴真初到日本,就治愈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756年,圣武天皇患病,有上百名精于医术的和尚给他看病,其中鉴真等人的诊治效果最好,为此受到朝廷...
鉴真,唐代高僧,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14岁出家,潜心研习佛经,尤精通律宗,有很高造诣。天宝元年(742年),应日本圣武天皇和日僧荣睿等邀请,东渡日本,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经过6次努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45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年七旬。鉴真于日本传播律宗,并在奈良东大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