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最大的特色是幽默,里面没有枯燥无味的历史年代和生僻的战争名,所有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都有好玩的故事,有趣的插图和幽默的解读。这套书把读历史故事这件事情变成了一种享受。 2、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这本历史书的作者和译者都大有来头,作者John Hirst是欧洲史专家、历史系教授。译者席玉苹是得过...
孔子曰:“不知史,绝其智;不读史,无以言”。读史知史是获得智慧的前提,若是连历史都不知道,何谈计谋、经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它不是单纯的过去式,其中还藏着创新、进步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远不是‘我看见了’而已,聪明人自会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
《史记》与狭义的历史研究著作不同,它所书写的是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而非以个人为中心的历史,王教授以“千秋太史公”开讲,从司马迁生平、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司马谈·司马迁、司马迁“不遇”的悲剧及司马迁的游踪五个方面,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司马迁的生平,让学员对司马迁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
对于唐初编修的几部史书,刘知儿也毫无例外加以评论。他说:“皇家修五代史(梁、陈、北齐、北周、隋),馆中坠稿仍存,皆因彼旧事,定为新史。”“或以实为虚,以非为是”,以致“玉石同尽,真伪难寻"。 他批评 《周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遂使周代一代之史多非实录"。 他把史家的...
洋洋四千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产情形、生活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目的是谈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有的更被歪曲地写了进去,如农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一律被骂成十恶不赦的“匪”、“贼”、“逆”……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假话。
他说:“亭林治经学,所谓明流变,求佐证,以开后世之途辙者,明人已导其先路。而亭林所以尊经之论,谓经学即理学,舍经学无理学可言,求以易前人之徽帜者,亦非亭林独创。考证博雅之学之所由日盛,其事亦多端,惟亭林以峻绝之姿,为斩截之论,即谓经学即理学,因以明经即明道,而谓救世之道在是” ,故其说遂为...
因此,较好的方法是,以《资治通鉴》为本,兼辅读《史记》,这可以作为了解秦汉史的一个方法。 因此,按照这样的读史方法,我从《资治通鉴》入手,开始对晋以前的故事进行系统性的研读。读史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知古鉴今,而在历史的细微处展开自己的思考,有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但至少最基本的,文明隆盛时代...
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提倡读史,特别是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他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英雄是名人,更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名人,英雄不仅被后人铭记,还被人喜爱。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英雄人物无数,但我们熟知的只有寥寥如雷贯耳几个。
青年毛泽东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是这样理解这个历史典故的:“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改革家,商鞅不首屈一...
所以每当太子劝谏武帝不要征伐四夷时,武帝虽能笑言相慰说:“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但是武帝内心十分清楚,太子势力已构成了他施政的障碍。太子自幼便受《公羊春秋》、《穀梁》的教诲,他能不断劝谏武帝征伐四夷事,能对武帝冤狱“多所平反”,能赢得众多大臣和天下百姓的拥戴,这足以说明卫太子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