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言《诗》,即《诗经》、《诗三百》。国人熟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等,都出自《诗经》。《诗经》本是文学作品集,但是在《四库全书》中,《诗经》没有收录在“敛藏着文学艺术冬日般的精粹与对人心灵的激荡”的“集部”,而是归为“意味着文化的生发...
当然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能说的人,一个善用工具的人,用者本身也很重要。 7.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 8.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有礼貌的话,就很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所以我们很欢喜别人向我们问好,相同的,假如我们肯主动去...
孔子的儿子孔鲤,经常跟着孔子的弟子们一起学习。一天,孔子独自一个人站在庭院里,正好孔鲤走过来,孔子便问道:“鲤儿,你学了《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还没有。”孔子便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读《诗经》,连话都不会说了。言外之意即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诗经。为什么这么说呢?02 日...
春秋时山东曲阜的一座庭院中,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孔夫子立于院中,语重心长地对充满稚气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段父子之间的经典对话,开启了中国家训史上庭训的先河。 孔子推崇尧、舜、文、武之...
比如说不学《诗》无以言,用到和孩子的交流也如此,孩子如果遇到了一些不懂的事情。比如说遇到了学习,不喜欢去学习。比如说和同学之间有了什么样的矛盾,你要学习了传统文化,这个时候你可以很好地和他交流,告诉给他做人的道理,告诉给他该如何与老师、与同学,包括与家人更好地相处。
闻《诗》,闻《礼》。闻《诗》、闻《礼》首先我知道了,不学《诗》,无以言。第二个又知道了,不学礼,无以立。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同时又明白了一件事情,君子是对自己的儿子没有偏私的,也就是这里的远。远的反义词是近,对他比较亲近,也就是私厚。而远,没有私厚,不偏私。所以这里子禽感叹,原来君子是...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
,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古代人们个性化之创作,似以《诗经》所录为最古。故孔子云:“诗言志”——志者,识知也,记忆也,抱持也(追求也)。诗之作者,一为贵族及士君子,一为民间游吟者。十五国风中主要是民歌,作者多为不知名之民间游吟者。
实际上,先秦时期的贵族群体如果对《诗》不熟悉,不能用符合双方身份和当时氛围的作品来进行交流,出现“无以言”的尴尬境地就显而易见了,严重者甚至会挑起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引诗”:为自己的论述找到依据,往往别有会心 所谓“引诗”,其用途要比“赋诗”更为广泛,主要指的是在各类言语、话术中引用《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