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计算,三十六户即可为一邑,故百户之邑已属大邑,况三百户之邑。在《遯卦》中,《遯卦》九三为艮体主爻,《易》以艮为庙,“庙”是祭祀先祖的地方,一般立于本邑之内。《遯卦》九三变为《讼卦》九二,得中而归立有宗庙的本邑之内,故曰“其邑”。“邑”指祖辈居住的地方,“其邑”就是指其家乡...
《直方周易》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讼】九二不⑴克⑵讼,归⑶而⑷逋⑸其邑,人三⑹百户,无眚⑺。 【译】九二没有胜诉的官司,返回来就逃离他的原居地,到另外人多的城邑居住,没有灾祸。 注释:⑴“不”无,没有。《诗经·邶风·终...
讼卦九二的爻辞是:“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这一爻的意思是,讼事失败,归乡逃亡,但好在只有三百户人家的邑里,没有大的灾祸。这里的“不克讼”表示在争讼中不能胜诉,“归而逋”则是指回到家乡或逃避。尽管在讼事中失利,但由于所处的环境较小,影响相对有限,所以不会有太大的灾难。这句...
二讼于五,五值乾体,居中履正,权高位重,势不可敌,故曰「不克讼」。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家好讼,百家受害,唯卑以处下,安守其分,于身于家于国,皆无过失,故曰「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九二变阴,互象见遯(G),故曰「归而逋」。彖曰「中吉」,爻曰「无眚」,皆据九二而系,其辞不同者何也?盖彖...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bu1),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九二:大夫(君子)政平讼理正道,不能向上克制政平讼理正道时,正道归来积蓄向上力量而逮捕逃窜之人(六三),不影响自己的小集体三百户(是指乾天在上三爻)家人坤地正道上行,没有过错。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duo1)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注释:克:胜也。“克讼”类似于胜诉的意思。逋:逃。眚:自身原因造成的祸 邑:是大夫的封地。三百邑是下大夫的领地。 本爻的意思是:争讼没有成功,回来躲避,其采邑的三百户人口没有灾害。 讼卦九二 译文:九二,争讼失利,逃窜速归,那是三百户人家的小邑,居此不遭祸患...
《讼》卦九二爻辞:“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争讼中未能取胜,于是返回并躲避(逋,意为逃避)。虽然如此,但他的乡里三百户人家并未因此遭受灾害或不利影响。这里“无眚”指的是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以下是根据上述爻辞精神构造的一个故事:贤臣退隐保民安 一、背景介绍 在...
【讼】九二 不⑴克⑵讼,归⑶而⑷逋⑸其邑,人三⑹百户,无眚⑺。 【译】九二没有胜诉的官司,返回来就逃离他的原居地,到另外人多的城邑居住,没有灾祸。 注释:⑴“不”无,没有。《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⑵“克”战胜;成功。《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九二:官司败诉,回来后便躲起来,他采邑中的三百户人家不会受到牵连。 【原文】 象曰:不克讼,归浦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翻译】 象辞说:官司败了,所以回来后便躲起来了。身为下位上告有权势的人,这灾祸是自己找的。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一)释字(词) 克 《说文》:“克,肩也。徐锴曰:'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能胜此物谓之克。’” 逋 读bū。《说文》:“亡也。”亡者,逃也。本义: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