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会继续下利;感觉到了口渴,感觉到了热,同时脉弱,说明阳气恢复,水饮下利出去了,即使可能会有一定的发热,但是没有明显邪气存在,如果阳气没有及时布散,聚在肠胃,也会导致便脓血;脉紧,说明还有寒邪存在,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病人下利,手足厥冷,脉绝,就是摸不到脉的情况,说明阳气非常微弱了,如果阳气能恢复,也就是脉...
伤寒六经皆可见下利,除六经病之外,下利还见于《伤寒论》“霍乱病篇”,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痰饮咳嗽病篇”以及“妇人产后病篇”等也有下利的论述。如下就经方下利证治作一梳理。 一、表邪内迫型下利:如葛根汤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
中医下利的意思就是泄泻,中医伤有很多专业的名词术语,由于脾虚导致的下利清谷,其中下利就是指的泄泻,一般是大便不成形的时候,会用到下利这个术语。下利清谷就是大便不成形。中医上讲脾主运化水谷,脾虚会导致下利清谷,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消化不良导致的泄泻。清谷指的是一些不容易消化的宿食,对于脾虚泄泻,一般会用...
14、伤寒入少阴,下利脉微者,阳虚脾陷,经气不通。宜白通汤(姜、附温中下回阳,葱白通经络复脉),若与白通汤而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并干呕心烦(这是阴盛阳格,姜、附不得下达,反增上热,使下利脉微依然,而呕烦并作),宜白通加猪胆汁汤(用人尿、猪胆清君相之火而除烦呕,姜、附下行温水土,葱白上达通经脉...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1 下利,脉沉而迟,是阴盛之诊。脉法;沉为在里,迟为在脏。沉迟内寒而下利,阳陷不出而阴外束,此即是木陷不升,营血虚寒,卫阳不出,则表虚恶寒之义...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分析: 306与307条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属于纯虚无邪的寒利,其虽“便脓血”,但其色必晦暗不泽或血色浅淡,其气腥冷不臭,亦无里急后重和肛门灼热,而腹痛隐隐,痛势绵绵,喜温喜按,此种下利脓血(虚寒利)自不同于371与37...
下利病,或称“利”,“大便溏”,“腹泻”。《伤寒论》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条文与下利有关,可谓多发病。 霍乱病,虽然仲景使用了与下利不同的病名,又设专篇来论治,但其本质上与下利病是一样的。所以,霍乱只是下利的一种。区别在于,霍乱来势凶险,具有传染性,死亡迅速。
下利清谷-中医术语 “下利”,指一般的腹泻。“下利清谷”即指泻下的粪便如清水,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医学教育`网整理,无粪臭味,并有恶寒肢冷、神倦脉微等脾肾阳虚症状。
中药方剂一,桂枝人参汤。方剂组成:桂枝、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桂枝人参汤具有温里益气,辛温解表的功效。它主要是用温法来治疗脾胃虚寒型下利。 中药方剂二,葛根黄连黄芩汤。方剂组成:葛根、甘草、黄芩、黄连。葛根黄连黄芩汤具有清里解表的功效。它主要用来治疗协热下利,对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2# 任应秋 伤寒论第363条 《伤寒论语译》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者,必清脓血。【串解】成无己云:“下利者,脉当沉而迟,反浮数者,里有热也。涩为无血,尺中自涩者,肠胃血散也,随利下必便脓血。清与圊通,《脉经》曰:清者,厕也。”清脓血后,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