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载:“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下利便脓血一般属热证者多,此言少阴病下利便脓血乃是脾肾阳衰,下焦不能固摄所致,此时必有一派虚寒见症,如舌苔淡白,脉迟弱或缓细,神疲气弱,腹痛喜温,按之痛止,以及脓血暗淡、不鲜等症,采用桃花汤取其温涩固脱,如久泻滑脱者也可应用。再如桃花汤证...
里热与水结而下利,如319条“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里热及血致下利者:可伴脓血便或血便者有白头翁汤证,如里急后重甚者可加大黄;如下利脓血甚致虚兼虚乏无力者,宜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下利脓血,少腹急结后重者可合桃核承气汤证。 太阴...
少阴病篇(第26·条文[306、307]) : 如何鉴别“下利便脓血”的“虚、实”?#伤寒论 #自学中医 #中医传承 - 中医王树波于2024081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3.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下利脓血 证名。指痢下赤白粘冻。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儒门事亲》卷四:“夫下利脓血,腹痛不止,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生姜、枣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长流水调五苓散五七钱,或加灯心煎调下亦得,调益元散五七钱亦可,大忌油腻一切热物。”参见脓血痢条。
下痢脓血指的是细菌性痢疾,出现的大便性状。这种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传染病,需要及时进行大便...
白头翁汤所主的下利脓血诚如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发热,下利赤白,里急后重,口渴为其特征。由于厥阴肝经,为温热所郁滞,温热损伤络脉,伤津耗液,故有下利脓血,渴欲饮水;肝热下迫大肠,气滞壅塞,其秽恶之物欲出而不得,故见里急后重;由于病属温热,故便脓血,必见脓色鲜或紫暗,腹痛剧,且发热...
注解下利脓血为病证名,指痢下赤白黏冻。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儒门事亲》卷四:“夫下利脓血,腹痛不止,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生姜、枣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长流水调五苓散五七钱,或加灯心煎调下亦得,调益元散五七钱亦可,大忌油腻一切热物。”关于...
1少阴者,寒水之脏,少阴病者,阴盛脏寒,下焦阳虚也。下利便脓血者,总是湿寒也。 总是湿寒者,区别白头翁汤的湿热之利。对比厥阴病,厥热往复,热复太过,伤湿热而便脓血。 2诸家注解精要:桃花汤:中阳虚衰,下元失固。 何任:桃花汤,脾...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这一条很多人认为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只说了少阴病腹泻、拉脓血可以用刺法,但没说刺哪里,所以怀疑不是仲景的原文。 一般来说,刺者泻也,灸者补也。钱璜云:“气血腐化,而为脓血,故可刺之以泄其邪,通行其脉络,则其病可已”,跟血有关系的几个穴位都可以刺: ...
下痢脓血有可能是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是由于湿热之邪侵袭大肠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大便黏腻,便中带有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