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谛 [ sān d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ān dì ] 佛教语。指空谛﹑假谛﹑中谛。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何为三谛三观 三真谛 俗谛真谛中谛 三谛最简单三个解释 三谛三观三智三德示意图 三空二谛的正确解释 第一义谛是哪三句话 ...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 真谛、世谛、俗谛 B. 真谛、义谛、胜谛 C. 空、假、中 D. 空、假、真 答案: C©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空谛”指诸法无自性;“假谛”指现象因缘和合存在;“中谛”即超越空假的对立,体认中道实相。这完全契合天台宗“三谛圆融”思想。 - **D. 空、假、真**:将“中”替换为“真”是错误。三谛的核心是“中道”对空假的统摄,而非以“真”为第三谛。 综上,大乘佛教“三谛”特指“空假中”,正确选项为C。
大乘佛教的"三谛说"源于天台宗理论体系,具体内容为:1. **空谛**:一切法皆因缘和合而生,无独立自性;2. **假谛**:虽无自性但依缘起而存在暂时假有;3. **中谛**:超越空假二边的绝对实相。逐项分析: A. 真谛(胜义谛)、世谛(世俗谛)属佛教二谛范畴,加入"俗谛"属重复 B. "真谛、义谛、胜谛"为...
这跨越千年的法缘启示我们:三谛圆融的妙理,从来不在深山古刹的经卷里,而在你我当下的一念心之中。当我们以空谛放下执着,以假谛善修诸行,以中谛圆融空有,便能真正体会到《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无上妙境。愿我们都能在这缘起如幻的世间,持一颗不执空有、圆融无...
天台宗:三谛圆融一心三观 三谛即空、假、中。智者大师认为三谛就是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而立的三种原理。空谛是说万事万物都要依靠别的东西而升起,所以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假谛是说万物虽然没有自性,但又确确实实在那里存在着;中谛是一种看待事物的心态,眼前的树不是自有,也不是完全没有,真空和假有是树...
空、假、中三谛相互包含、相互融合。空,意味着一切皆无实体,是虚无的状态;假,则指事物的存在是相对、暂时的;中,则是介于空与假之间,是一种平衡的状态。空与假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空并非绝对的无,而是在相对存在中的一种超越,它涵盖了假的存在。假的存在,又体现了事物的有限性,从而...
一境三谛被称之为天台实相论之极致,以三华圆融的理念来看,宇宙当中的万事万物都同时俱有三谛的真理,是一切法的真相,是天台修行之人必须要深入实相而理悟的根本,不能悟入其中,则无法达到见性成佛的大道。 那么什么是一境三谛呢?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何谓谛,谛就是真实的道理,佛祖说是真理,是一切事物的真...
佛教天台宗所立的谛理,分为三谛:即空谛、假谛、中道谛。一切事物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这被称为空谛。事物虽无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相貌,这称为假谛。这些都不出法性,不待造作而有,称为中道谛。一切事物都包含在这三谛的范畴内,因此被称为三谛之理。《始终心要》提到:“...
三谛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用以表达体用相即,圆融无碍的教义。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不出此空、假、中三谛的范畴,故称为三谛之理。天台宗所说三谛又称圆融三谛,谓诸法实相,其体唯一,即德用而分空、假、中三谛。因此空非偏空、假非偏假、中非空假之外的中。由是而空之当处,即假即中;假之当处,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