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 张美玲,张晓芒,关兴丽 - 《江淮论坛》 被引量: 0发表: 2014年 荀子关于名实乱象的批判观——从语言哲学的视角 春秋战国时期,名实混乱的现...
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树立正见对治痴, - 很灵很灵的
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树立正见对治痴, - 很灵很灵的
看了这篇报道,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样一件明摆着的恶性案件(有周秀云被“恶警”打倒在地上,且用脚猛踏其头颅的照片为证),却被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定性为:一件执法过程中因为“农妇阻挠执法,民警报复”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立即在笔者头脑里形成了“三惑”: 第一,什么叫“非正常死亡”? 周...
本文通过对荀子驳“三惑”的分析,引出问题,即在种属关系中看似弊端相同的“杀盗非杀人”和“白马非马”为什么在荀子的“三惑”划分中处于不同的归类。即“杀盗非杀人...
557 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 153次观看 · 9月前 11 3 8 稍后看如是我闻论坛 2959粉丝 · 超话主持人(123如是我闻超话) 关注 557 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 http://t.cn/RJyOR5T 3条评论 同时转发评论 按热度 按时间 初开芙蓉: 2021-9-10 21:44 0 听经闻...
无论事念还是理念 都可能达到三昧 念佛三昧又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 事一心就是 佛号以音声和念头的方式 念念相继 类似于您在文中理解的状态 不会被周围的人事所影响或打断 这个状态下 可以断三惑中的见思烦恼…理念则是所念之佛与能念之心 都融为一体 心佛不二 不念而念 念而不念 与参禅开悟后的状态相近...
荀子是战国时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先秦重要的逻辑思想家.他不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正名理论和概略的辩说(论证和推理)逻辑体系,而且从名辩理论的高度将战国时名实相乱的诡辩概括为"三惑",并作了尖锐的批判,这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曾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对荀子的"三惑"说究竟应当如何分析和评价,历来多数人都持...
荀子的名学理论,研究者不乏其人,而其"用名三惑",则诂释者莫得其解.本文拟以荀子名学的学术背景为依托,讨论荀子的名学理论及其"用名三惑"的基本涵意及其理论价值,敬请海内方家不吝指正.战国之世,为谋求安定与统一,学者各抒已见,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在概念的使用上,各有立意,因此,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却导致...
钱昌明:“太原警察暴行案”中的“三惑” ——评央视“周秀云案再调查”的结论 自去年12月13日“太原警察暴行案”(河南女农民工周秀云遭“恶警”活活打死,农民工丈夫也被打断四根肋骨)发生后,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