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一、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内部矛盾,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11个省,翻越了五岭、乌蒙山、岷山等崇山...
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一、《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 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敌...
七律长征时的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能北上抗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面对着无数次的艰难困苦,作者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七律长征 背景: 《七律·长征》成于1935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突破重重包围,越过岷山,长征胜利在望。 内容: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本联以豪迈的笔调,赞美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将万里征途视为寻常。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描绘了红军翻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脉的...
《七律·长征》创作历程 毛泽东与红军长征 毛泽东领导红军长征 毛泽东对长征的体会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 诗词创作过程及背景 创作时间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即1935年创作 了《七律·长征》这首诗。 创作背景 当时红军正面临极端艰苦的条件和强 大的敌人,但毛泽东却以乐观主义精 神,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红军的赞 美和对胜...
背景资料 《长征》 是这首诗的题目.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 工农红军主力为避开国民党的围剿,保存革命实力, 开始战略大转移.分别从江西和福建的革命根据地 出发,经过广东、 湖南、 广西,向西北挺进,纵横福 建、 江西、 广东、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云南、 西藏、 甘肃、 陕西等十一个省区,击溃了敌人 ...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长征途中, 红军必须拿下腊子口,因为这是红军北上的唯一通道。红军从四川的若尔盖,翻雪山过草地,来到这里,后面有胡宗南的追兵,边上有藏羌的三万骑兵。红军进入这个狭窄的通道后,只有勇往直前一条路,如果拿不下腊子口,就会被合围的敌人瓮中捉鳖,全军覆没。只有拿下腊子口,红军才能完成摆...
七律长征的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1七律长征全诗及意思介绍 七律长征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