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一、《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 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敌...
背景资料 《长征》 是这首诗的题目.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 工农红军主力为避开国民党的围剿,保存革命实力, 开始战略大转移.分别从江西和福建的革命根据地 出发,经过广东、 湖南、 广西,向西北挺进,纵横福 建、 江西、 广东、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云南、 西藏、 甘肃、 陕西等十一个省区,击溃了敌人 ...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一路上,红 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未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9月,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同时从前方传来追击敌残部的红四团在岷县大草滩村取得战斗胜利的喜讯。毛泽东触景生情,禁不住喜悦的心情,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资料拓展《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
长征的写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41年,也就是长征结束后不久。当时,毛泽东为了夸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意义,向全国革命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决定写一首诗歌来歌颂长征。 毛泽东的写作参考内容主要来自他本人参与长征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及对长征胜利的庆祝和纪念。 长征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毛泽东写作...
七律长征写作背景资料简短 七律是中国古典诗歌形式之一,长征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的艰苦而伟大的战役。《七律长征》是中国现代诗人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作的诗歌,以其雄浑的诗意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赞颂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这首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
一、 阅读 《七律 ·长征》 ,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认为难懂的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诗句背景资料诗意表达的情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下面是《七律长征》的背景资料: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躲避敌军围追堵截,从1934年10月开始,历经千辛万苦,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行军。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由于长时间的战斗和追击,红军的兵力和物资都遭受了巨大...
尽管长征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红军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精神。当他们成功地翻越了岷山,所有的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胜利的笑容,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容。 总之,《七律·长征》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它向读者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艰难险阻的英勇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