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
考查修辞手法。诗句对仗工整,“一水”对“两山”,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田”对“排闼”,显得那么有情。“将绿绕”对“送青来”,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分析总结。 将绿...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 A. 比喻、夸张 B. 排比、反复 C. 对偶、拟人 D. 对比、衬托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此句意为: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注意此句中“护”“送”把水、山人格化了,同时上下句的句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既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用“护田”和“排闼”两个词语,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解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和“两山”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 “护田”和“排闼”分别将水和山拟人...
1.首先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诗。“一水”与“两山”相对,“护田”与“排闼”相对,“将绿绕”与“送青来”相对,这种句式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的特征符合对偶的修辞手法。同时,“水”能够像人一样“护”着田,“山”能像人一样“排闼(推门)”“送青(送来绿色)”,把水和山...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这个诗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诗句将水和山拟人化,“护田”、“将绿绕”、“排闼”、“送青”这些动作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和行动特征,使自然景观更具生动活泼的形象。 (2)“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在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中,“一水” 对 “两山”,数量词相对,名词相对;“护田” 对 “排闼”,都是动宾结构;“将绿绕” 对 “送青...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和夸张B. 拟人和夸张C. 拟人和对偶D. 比喻和对偶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的第一首。 A.比喻是通过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法。在这两句诗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将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表述,因此可以排除比喻的修辞手法。 B.夸张是通过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增强表达...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其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同时句中将“水”与“山”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的手法。故C正确,ABD均错误,排除。 综上所述,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