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
这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以其独到的夸人方式,突破了常规的“阿谀奉承”范畴,展现了龚自珍非同凡响的文学才情与为人处世的智慧。那么,在这短短的28个字里,龚自珍究竟想传达些什么?友谊的种子 龚自珍与宋翔凤的友谊,堪称忘年交的典范,而这段友情的种子,在一个偶然的相遇中悄然埋下。当时,年仅二十出头的...
龚自珍的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三代都在京城作官,如今他辞官出京,内心颇不平静。这首诗就创作于诗人辞官南归时,抒发了才子初出京都、远去天涯的无边忧愁,全诗情景交融,比喻生动。开篇抒写了作者辞官后愁闷心情,夕阳西下,诗人不能和亲友们一起欣赏璀璨的晚霞,却要只身前往遥远的天涯,心中充满了惆怅和牵挂。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内容丰富,描述深刻,记述了诗人的交游、官宦等经历。诗人用凝练的语言,展现出大清王朝的盛衰之变,也细腻地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首诗乃是赠别之作,他的朋友潘谘(字少白)有一次将要外出远游,诗人前往送行,并赋诗抒怀。诗的大意是:潘谘年少时仰慕颜回、曾子这两位孔子门生,而...
龚自珍没有写出应景诗,反而脱口这样一首作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一百二十五》 万马齐喑是一个典故,来自苏轼的《三马图赞引》,是说元佑初年,西域进贡了一匹马。这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第1名 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龚自珍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诗,是很精彩的爱国诗。此诗通过“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埋没人才黑暗制度的不满,他告诫统治阶级应该改革人才选拔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
这首诗是写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此年其写了几百首诗,故此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说法。前二句表达其内心的不平。诗为心声,故观心贤。而且有很多话要说,不吐不快,则有第二句”夜涌泉“,如涌泉一样的各种感触,不写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