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坡Ⅱ是指巫山龙骨坡遗址,有3个阶段的发掘:1985年~1988年,1997年~1999年,2003年~2006年。巫山龙骨坡下颌骨引发人猿之争 20年三期考古发掘 在1985年巫山龙骨坡下颌骨化石被发现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到底是人还是猿?年代判断是否准确?为什么龙骨坡遗址发现的石器那么少?种种问题一直...
位于重庆巫山县的龙骨坡遗址是欧亚地区古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洞穴资源的遗址。近日,由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博士生陈育芝与导师武仙竹教授联合署名发表的《长江三峡及周边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存行为》一文,在我国古人类学核心期刊《人类学学报》上正式发表,展示出龙骨坡遗址有了最新研究成果。▲2023年11月2日,巫山县...
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遗址局部。来源:新华社 今年2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武汉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申报了“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主动性发掘(第五阶段)。本次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项目计划发掘面积30平方米,发掘时间为今年8至11月,力争打造旧石器考古发掘的“...
龙骨坡巫山人遗址又称“巫山猿人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西南坡,海拔高度830米。1984年,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首先发现了此处遗址,被命名为龙骨坡遗址。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万县市博物馆和巫山县文管所等组成的长江三峡科学考察队...
龙骨坡古猿人遗址是三河谷古人类遗址,位于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700平方米。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先后试掘,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带犬齿的颌骨化石,以及数十件与人类化石同一层次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这一...
龙骨坡抬工号子又称搬运号子、抬工号子。是民歌体裁号子的一种。龙骨坡抬工号子是一种三峡抬工在劳作中所吟唱、具有浓郁地域性特征的民间音乐,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三峡抬工中广为传唱。反映了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以及朴素的审美情趣。基本信息...
巫山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自1985年以来,已经历过四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包括人科化石、石制品及多种脊椎动物化石。根据动物群及地层对比为早更新世早期,最新测年结果为距今250~200万年前,该遗址是目前欧亚大陆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支持“人类多...
11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迎来了考古界的盛会。五位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齐聚一堂,他们的目光紧紧聚焦在眼前这片仅30平方米的土地上。这里,正是龙骨坡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的核心区域,而此次发掘已持续了近80天。11月2日,巫山县庙宇镇,2023年度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中期评估会正在热烈进行中。专家们纷纷驻足,...
巫山龙骨坡遗址,这个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的古人类遗址,自1984年被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等人发现以来,便成为了探索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键之地。近日,该遗址再次传来重大发现,2024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报告会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吴雁披露,过去一年里,这里新出土了619件哺乳...